相信許多在坡坡留學的小夥伴都會糾結畢業後:
要不要留下來?
要不要申請公民?
還是繼續當PR?
以後還回國嗎?
每次在國內,只要聽到你是新加坡留學生,七大姑八大姨問十句必問這個問題,而怎麼答都是一道送命題。
說「回國」吧,下一句可能就是:
「是不是在國外找不到工作才回來?」
說「不回國」吧,你有可能被扣上「忘本」的帽子:
「爸媽都在國內,不在身邊怎麼行。」
「國內就這麼不好嗎?」
這些還算好的,最可怕的是下面這一句:
「在外面念完書怎麼都不知道回來報效祖國,一點民族榮譽感都沒有!」

這樣的冷嘲熱諷,想必許多留學生都有感受過,但自己在國外的辛苦、心酸、迷茫、猶豫、糾結,又有誰關心呢?
到底畢業後,要不要留在新加坡?
先來看下就業率。

私立教育理事會今年7月至9月針對29所私立教育學府進行調查。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對私校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表達擔憂。他認為我國須開拓更多元的教育渠道,迎合學生的不同才能。
前年至去年從本地私立教育學府畢業的學生,10人當中僅有六人在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這比五所公立大學同屆學生近八成的相關就業率明顯來得低。
私立教育理事會(Committee for Private Education)今年7月至9月針對29所私立教育學府進行調查,並在昨天公布結果。調查顯示,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間從這些學府畢業的學生當中,僅有60.1%在畢業後的六個月內找到全職工作。
調查也顯示,私校學生在畢業後半年內的整體就業率為84.3%,這包括全職、兼職、合同與自由工作。
參與調查的學生多達3500人,他們之前沒有全職工作經驗,年齡大多為27歲以下。他們就讀的是由本地私校開辦、外校頒發畢業證書的大學課程(External Degree Programme)。這些私校包括新加坡管理學院全球教育(SIM Global Education)、楷博(Kaplan)、萊佛士高等教育學院(Raffles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等。
相比之下,公立大學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高達89.6%,在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畢業生則有79.9%。公立大學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調查結果也顯示,私校畢業生的全職月薪中位數為2550元,低於公立大學畢業生的3325元月薪中位數,但略高於理工學院畢業生和服完兵役理工院畢業生分別2180元和2517元的月薪中位數。
也有困惑的小夥伴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為什麼很多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在畢業後都不愛回國?
這一問就戳到了許多留學黨的痛點上,瞬間炸出無數個評論:
回國遭遇各種心理落差,各種不適應,感覺自己一文不值。

很多留學生回國都會有落差感,花了很多錢,吃了很多苦,在國外學習了一身本領的人,本想著回國應該會受到重視,結果回到國內的落差感讓人受不了。
回國很多體制內或者公司的氛圍會讓你覺得自己的那些曾經奉為主皋的東西變得一文不值,這是最可怕的。
無法融入新集體的卻被認為留洋病,並且自視清高。

國外值得來,但是不值得在這裡待太久,工作幾年賺取了海外工作經驗,再回國是最合適的選擇。

我認為這樣的無非就是兩種人,第一種就是覺得中國不行,想盡一切想要留在國外,享受他們的政策。還有一種只是想多在國外積累工作經驗然後過段時間再回去的。

國外唯一吸引我的地方是自由。
但是於我個人來說,美國唯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言論自由,物價穩定。
什麼東西都能買得到,不用像國內的朋友各種找代購,然後即使要買海外的東西還要交一大筆稅。

同時最大的一點就是可以上谷歌,油管和instagram。但是,只要一回國,這些東西都看不了,而且目前太嚇人了,我就是衝著這一點才不想回去的。

國內發展日新月異,有更好更多的機會,為什麼不回國?

其實很能理解題主的意思,肯定是說: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面貌也已經天翻地覆,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和(發達地區)不遜於已開發國家的生活水平,更有文化和語言優勢和民族相性,為什麼不回國發展呢?
還有有小夥伴在問題下回答,留學生是否回國效力是自己的自由,不管是否回國效力都無可非議。
在哪效力都是好青年!
百年前國家被動落後,李大釗、周恩來等我國第二代留法、留日學生,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涉重洋、勤工儉學、回國報效。

而我們這一代人呢,生活在國富民強的時代,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崇尚個人主義、世界主義的年代。
世界之間的差距正一步步消弭,去留與否,不再關乎民族與國家存亡,而更像是一種個人發展的選擇。
每個人的路不同, 情況也不同, 所以還是要自己拿主意,怎麼選擇皆是自己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