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 cannot win the war
against the world,
if you can't win the war
against your own mind.
--期待你的翻譯@留言區--

2019
三月
貳六
宜:勞動

新加坡留學吧
感謝本文來源:xinjiapoquan

對於數據控的小紅點,又能吹好幾天了。
新加坡這刷排名的水平真是不一般呀!
近日,根據全球最大人才服務公司瑞士德科(Adecco)發布的《2019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新加坡排名第二,僅次於瑞士。
其中在前10名中,8個國家位於歐洲。
根據調查,新加坡在共六個調查評估指標中,有三項排第一,分別是人才環境、吸引力和全球知識技能。
但新加坡在留住人才方面的表現相對薄弱,僅排第26位。

(圖:來源自網絡)
該指數由德科和在法國和新加坡運營研究生商學院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等共同計算,針對125個國家的經濟環境開放與蓬勃程度、國家與企業政策等方面進行評估,以衡量各國人才競爭力。
此外,在這份報告中只有五個亞太地區國家在全球排行榜中躋身前30位,分別是紐西蘭(第11位)、澳大利亞(第12位)、日本(第22位)、馬來西亞(第27位)以及韓國(第30位),中國和印度則分別排名第45和80位。

(圖:來源自網絡)
報告指出,研究表明中國在全球知識技能方面表現突出,尤其體現在高校學生優異的閱讀、數學、科研能力,不斷攀升的高校國際影響力,新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
今年是該指數發布的第六版,與往年一樣,較高的排名與較高的收入水平有關。
在較已開發國家,提高人才競爭力的政策和做法不太容易受到政治和社會經濟波動的影響,而且高收入經濟體能夠穩定地投資於終身學習、強化技能、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
INSEAD全球指數執行總監、該報告聯合編輯Bruno Lanvin說:
「人才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只有兩個非歐洲國家:新加坡和美國。
這突出表明,歐洲仍然是人才強國,而且擁有一流大學和強大教育部門的國家最善於吸引人才。
因為高水平的人才在國際上也更具流動性,所以沒有任何比較優勢可以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這些國家需要保持開放和創新,以保持其領導地位。」

(圖:來源自網絡)
今年的報告特別側重於創業人才——如何在全世界鼓勵、培養和發展創業人才,以及這如何影響不同經濟體的相對競爭力。
為激勵企業家和企業內的人才,以及未雨綢繆的雇員,新辦法正在出現,例如努力發展自下而上的創新、賦予雇員權力。
這種進步在城市尤其明顯。在這些城市,「智慧城市」生態系統正越來越多地發揮「人才磁鐵」作用。
結果進一步表明:排名最高的國家和城市往往對創業人才最開放;數字化和全球化正在增強創業人才的作用。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附屬機構戰略教授、學術主任、該報告聯合編輯Felipe Monteiro說:「創業精神似乎是成功的決定性才能;所有類型的組織都必須吸引和提升創業人才。
在這個時代,全球生態系統正因數字變革而急劇改變。」
德科集團(The Adecco Group)執行長Alain Dehaze表示:
「隨著工作世界的迅速變化,如果國家和城市沒有吸引人才的適當條件,就很可能面臨人們和企業遷往別處尋找機會的風險。
今年GTCI報告的結果進一步證明,創業人才正日益被視為成功駕馭不斷變化的世界的一種方式。
培育它是創造適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人才的繁榮和未來的成功埋下種子。」

(圖:來源自網絡)
調查顯示,協助員工發揮潛能、吸納具有企業精神的人才,以及擁有強勁蓬勃的經濟與創新生態環境,使新加坡在一項最新的人才競爭力調查中,連續第六年蟬聯區域榜首,在全球排行第二。
INSEAD附屬機構戰略教授、學術主任、該報告聯合編輯Felipe Monteiro說:
"新加坡的整體人才競爭力僅次於瑞士,表現已相當不錯,但確切來說,在環境、社會保障及推卸養老金方面則落後於一些已開發國家,因此應加以改善。
另外,#新加坡依舊是亞洲金融小馬達
小編在此總結一下新加坡的金融專業,
供留學生或者計劃到新加坡留學的同學們加深了解
新加坡 亞洲最大金融中心,金融相關的工作種類繁多。整個行業包括銀行、信託公司、信用社、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投資代理等各種金融機構。
在中國,近幾年來, 金融市場正在走向國際化,對專業性很強的人才需求迫切。
目前國內年收入達30萬元以上的家庭超過2000萬戶,理財市場規模非常龐大。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高端專業理財人才嚴重不足:
全國獲得國家認可的理財規劃師約為10萬人,人均服務約50位客戶。

多年來,金融專業一直是新加坡留學熱門專業,新加坡金融專業就業方向非常多元,有經濟預測分析與管理諮詢人員、對外貿易人員、管理職位以及基金經理等等,小新君就針對這些職位,給小夥伴們做介紹:
新加坡的金融職位方向
經濟預測分析與管理諮詢人員
經濟預測分析人員的行業分布非常廣泛,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對外貿易人員
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為國內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組織國際貿易貨物物流等。
管理職位
研究生正式進入社會時,能謀得一些管理職位,例如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基金經理
負責某項基金的籌措;負責基金的運作和管理;負責基金的上市和上市後的監控。目前這方面的人才十分緊缺,其職業的前景看好。
證券經紀人
證券經紀人必須通過對證券市場價格變動趨勢的研究,把握規律性,並結合影響證券價格的各種因素分析,逐步積累並具備相當的投資經驗和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
股票分析師
股票分析師主要為股市投資者提供股市投資諮詢服務,以及舉辦有關的講座、報告會、分析會等。
「金融,到底值不值得讀?」
1. 畢業生回報率
畢業之後,回報率高也是眾多留學生選擇金融類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以MBA方向為例,對於新加坡院校而言,根據金融時報對2013屆全球商學院MBA畢業生的調查顯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MBA在該項排名中,位於全球22。
MBA從事金融領域的比例為33%,畢業三年後,平均年薪13.2萬美元,薪資漲幅105%。

從薪資及薪資漲幅來看,畢業於新加坡高校的MBA平均年薪約為15萬美元,畢業三年後,薪資漲幅為109%。
2. 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商科項目基本上是1-1.5年制,所以從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來說,海外商科留學比國內商科學制要短,更有優勢。
去海外名校商科讀研,一年項目的含金量完全不輸於國內的2-3年。

也就是說,相比於國內研究生來講,你可以更短的時間學到相同甚至是更多、更優質的商科類知識,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去做更多其他具有實踐性的事情,比如參加實習。
除此之外,金融類專業留學的價值還包括語言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提升,會帶來思想上的碰撞,擴大眼界,視野,和人脈優勢等等……
「在新加坡,找到中西融合的思維」
讀金融類專業一定非要遠涉重洋嗎?
通常來說,美國是國際學生的首選。
然而川普當家之後,時不時能聽到美國移民政策即將改變的傳聞,更是搞得國際學生心神不寧。
與此同時歐洲、亞洲的商學院也在不斷發力,提供了很多極具競爭力的課程。

新加坡的教育是中西合璧的教育,既保留了亞洲傳統的價值觀,也有跟西方接軌的因材施教的理念。
• 很多世界著名大學都在新加坡設有分校,或者和新加坡大學聯辦課程,包括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歐洲的工商管理學院等名校,在新加坡可以體驗到全世界最優秀的學院。
中西融合的思維讓學生立足亞洲的同時,能縱橫國際市場。
儘管身處在亞洲,還是很注重與世界合作,遵守西方教育體系標準、卻蘊含豐富的東方文化色彩,不少新加坡商科院校會專門製作案例分析的書籍和上課教材,教學方式透過亞洲觀點來分析西方商業管理模式,對學生受益匪淺。
「助留學生順利實現當地就業」
新加坡雖位於亞洲,但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網羅各領域之國際人才,不斷提升自我競爭力!
7千多個跨國企業在新加坡設有分部,新加坡共有26000多家國際企業,因此這是一個獲得國際認可的學習和實習的好的地方。

據了解,新加坡政府近2年內積極吸納中國人才。
• 比如新加坡政府推出個人化的就業准證(PEP),就是只要年薪能達到3萬新幣,在新加坡連續工作2-5年的外籍人士,在申請個人化就業准證後,如果失去工作,仍可在新加坡呆滿6個月,等有機會找工作。
就業准證資格證書延長至2倍。同時新加坡把就業准證資格證書(EPEC),由原來的6個月延長至12個月,這些政策無疑是吸引人才的非常利好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