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在日內瓦發布的《2016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的預期壽命增長了5歲,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最快增幅。2015年全球人均壽命為71.4歲,其中日本的人均壽命全球最高,其中,日本人均壽命全球第一,為83.7歲;其次是瑞士,83.4歲;新加坡83.1。

人類壽命的增長
自2005年以來,世衛組織每年發布一份《世界衛生統計》報告,彙集了世衛組織194個成員國及各地區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報告關注的重點是人類的壽命。報告顯示,從2000年至2015年,人類的預期壽命增長了5歲,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最快增幅。
2015年全球人均壽命是71.4歲,其中男性69.1歲,女性73.8歲。世衛組織統計與信息部主任泰斯 波爾馬博士在新聞發布會說:「總之,全球人類預期壽命正在快速增長,現在已達到71歲。但各國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有12個國家達到了82歲或者更高,還有22個國家在60歲以下。但總體而言,所取得的進步非常明顯,特別是自2000年以後。」

新加坡世界第三

報告還按國別對人類預期壽命進行了詳細統計。其中,日本人均壽命全球第一,為83.7歲;其次是瑞士,83.4歲;新加坡83.1。平均壽命在80歲以上的國家還有澳大利亞、冰島、義大利、瑞典、韓國、加拿大等。另外,男性人均壽命排第一的國家為瑞士,81.3歲;女性人均壽命排第一的國家為日本,86.8歲。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6.1歲,其中男性74.6歲,女性77.6歲。平均壽命較低的國家基本都在非洲。排在最後是獅子山,只有50.1歲;中非共和國、查德、賴索托、奈及利亞等國的人均壽命也都在55歲以下。
影響壽命的原因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男性與女性在平均壽命上的差距正在縮小。波爾馬博士指出:「男性與女性在預期壽命上的差距正在縮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吸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報告還詳細分析了人類生命面臨的主要威脅。如,全球每年有125萬人死於道路交通損傷。如果按每十萬人為基數統計,利比亞最高為73.4人,其次是賴比瑞亞、伊朗、盧安達、莫三比克等,都在30人左右。中國為18人。

關於每人每年飲用純酒精的數量,摩爾多瓦最高為17.4升,白俄羅斯、立陶宛、俄羅斯也是緊隨其後。中國為7.6升。
關於自殺率統計,也以每十萬人為單位,韓國、蓋亞那、立陶宛為30多人,日本為23人,中國8.7人。
報告還顯示,全球每年有430萬人死於因烹飪燃料造成的空氣污染,300萬人死於室外污染,1000多萬人在70歲之前死於心血管病和癌症,80萬人自殺;47.5萬人被兇殺,其中80%為男性。另外,全世界有11億菸民,有1.56億名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420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超重,18億人飲用受到污染的水,31億人主要依靠污染燃料做飯。
雖然總的來說,全球人民的壽命都有所增加,但是去年9月,聯合國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一項重要目標就是「確保健康生活,促進全人類福祉」。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好這個目標大家還需要加油。
高壽命帶來的危機「老齡化」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到新加坡很多老人家都還在做工。這就是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的原因之一。
在這次排名中,排名前列的國家都面臨著這一問題。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造成衝擊

穆迪報告指出,人口老齡化在兩方面影響經濟增長。一是勞動人口的減少,二是家庭儲蓄下降拉低投資。對55個國家和地區的計算模型顯示,從2014年到2019年,老齡化將造成這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下滑0.4%,2020年到2025年減少0.9%。而1990—2005年間,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2.9%。報告指出,老齡化給亞洲國家和地區帶來的經濟拖累作用更加明顯。
老齡化疾病高發致使醫療資源緊張

隨著人口結構老齡化狀況加劇,隨之而來的是老齡化疾病的高發。以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痴呆症)為例,這種病正以較高的發病率威脅著世界範圍內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由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等機構委託完成的《2013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顯示,全球範圍內60歲及以上的人群中,13%的人需要長期護理,而長期護理實際上主要是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照護。據估算,需要個人護理的老年人中約有一半的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所以終於可以理解新加坡為了緩解這一困境,一直在延長大家的退休時間,相信這也是無奈之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