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MOH)於 2020年5月2日宣布有447例新增Covid-19感染病例,使新加坡確診病例總數達到17,548例。
其中431起為居住在宿舍的工作準證持有者,10起是居住在外部的工作準證持有者,社區中的確診病例為6例,有4名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在新案例中,有93%與已知集群相關聯,而其餘仍在等待聯繫人跟蹤中。
昨日又有79名患者從醫院或社區隔離設施中出院,康復的患者總數達到1347名。
醫院中仍有1,710例確診病例,而社區設施中還有14,474例被隔離。
新增5個感染群

Neythal Road 5號,共4起
新確認的三個案例與先前的一個案例相關聯

(來源:Google Map)

34 Sungei Kadut Loop,共15起
新確認的案例之一與之前的14個案例相關聯

(來源:Google Map)

16 Tuas Avenue 3,共6起
新確認的兩個案例與之前的四個案例相關聯

(來源:Google Map)

21 Tuas View Square,共131起
新確認的兩個案例與之前的129個案例相關聯

(來源:Google Map)

2 Tuas South Street 2,共15起
新確認的案例中有六個與之前的九個案例相關聯

(來源:Google Map)
兩個之前的感染群關閉
The Hero's bar 和The Orange Ballroom感染群昨天宣布關閉,在過去的28天內,這兩個感染群無任何新增確診案例。

(來源:Facebook)
跟英雄酒吧相關聯的患者共9名。他們是案例192、556、657、670、714、813、940、1013和1097。
其中案例 670與新加坡板球俱樂部集群中的現有集群關聯,另一位患者案例 556 與 Dover Court國際學校集群關聯。
The Orange Ballroom是位於芽籠路845號的一家婚禮公司的活動場所,共有6起相關聯的案例。

(來源:Facebook)
新增2例死亡,死亡病例上升為17起。
第1323例病例是一名76歲的男性新加坡人,於4月6日被確診為Covid-19感染患者,該男子有癌症病史,5月1日因Covid-19併發症而去世。

(來源:Mothership)
病例17,410是一名47歲的孟加拉國男性,也於5月1日去世,他去世後被確認患有Covid-19感染,目前正在進行調查以確定其死亡原因。
區分
區分宿舍和社區病例合理嗎?
從4月中旬開始,衛生部公布的確診數據開始將宿舍感染與社區感染區分開來,近日新加坡公共衛生專家解釋了如此區分的合理性。
因為考慮到具體每個國家病毒爆發的差異性,政府採取的應對策略也是不同的。

(來源:MOH)
從上圖可以看出,政府在每次報告時相關點。
案件總數= 進口+ 工作許可證持有人(不在宿舍中) +工作許可證持有人(在宿舍中)+ 社區
宿舍客工增長人數圖和案件總數圖具有相同的軸-500、1,000、1,500,而不是20、40、60等,這非常清楚地表明,大多數情況來自宿舍,而非「社區」和進口案例。

(來源:HWZ論壇)
專家稱,以這種方式公布案例的優勢是,它可以清楚的表明防疫的重點在哪裡,宿舍和社區中的防疫手段也不相同,可以採取不同方式有效防疫。

(來源:Mothership)
但以這種方式報告也存在弊端。部分網友認為這種處理方式是對客工群體的一種歧視,使他們不得不與新加坡其他社會進一步隔離,被邊緣化。
其次,這可能會帶給那些在「社區」中活動的居民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和自滿情緒,認為病毒距離自己很遠。
如今政府採取這種方式公布,我們應該承認政府為民眾提供的信息儘可能簡單而全面一直在做努力。
在危機時期,信息的公開與透明化對於贏得民眾信任和信心極其重要。

(來源:Facebook)
相反,任何嘗試使用其他更複雜的報告形式都有可能會造成民眾對政府「掩蓋」信息的指控和部分居心叵測人士混淆視聽的結果。
所以,專家認為目前的這種方式是合理且可以接受的。
政府仍在努力的以不同形式的呈現方式更加直觀的為民眾展示數據,到目前為止,已有足夠的信息供外部各方使用。

(來源:MOH)
所有呈現方式都將有其優勢和弊端,並沒有好壞之分。
另一種質疑聲是,為什麼區分宿舍內,和宿舍外的感染病例;宿舍外的為什麼不算在社區感染?椰子之前聽報告時解釋是:都屬於建築行業,所以他們都有密切的接觸。還有一些網友也留言提出了質疑:



椰友們,你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