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與保有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據報道,2022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達到246.6萬輛,保有量已突破1000萬輛。充電需求的不斷增大和充電基礎設施不足之間的矛盾愈加凸顯,在城市老舊居住區更是一樁難求。國網金華供電公司以服務人民最剛性的需求為出發點,加快研發多種新型充電樁,多措並舉破解新能源車充電難題。
作為金華的城市地標之一,萬佛塔因其塔身雕有不同的精美如來佛像,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稱,是相鄰城市短途旅遊的精品打卡地。為方便新能源車主自駕來此旅遊,國網金華供電公司在其地下車庫集中安裝了新研發的吸頂式可移動充電樁、移動式智能充電機器人、移動式充儲一體機三大特色智能充電設施,讓前來觀賞古蹟的遊客眼前一亮。

「吸頂式可移動充電樁」的充電樁本體安裝在停車位上方樓板或側方牆體,無需占用地面空間。
與常規公共充電樁相比,「吸頂式可移動充電樁」改變了充電樁本體需固定於地面的傳統布局,將充電樁本體安裝在停車位上方樓板或側方牆體,無需占用地面空間,且體積僅為0.1立方米,一條10米長的軌道就可以為背靠背的10個停車位提供充電服務。新能源車主只需通過手機掃描對應車位二維碼,系統後台將驅動充電樁本體,沿著軌道自動移至需求車位,充電槍自動下行。當新能源汽車滿電拔槍後,充電槍自動上收、樁體則自動返航。該公司時通電氣產品研發團隊利用前沿技術,建立智慧友好、快捷便利的充電模式,真正實現掃碼智能移動、樁體精準定位、充電槍自動收放等功能,有效解決了充電樁無處安裝、油車占位、滿電占位等難題。
另一款「神器」——移動式智能充電機器人則利用AI技術與傳感器組件,實現自主移動、自動避障,完成充電後自動返航、補電儲能,從「車找樁」轉變為「樁找車」。

移動式充儲一體機需車主自行將裝置推拉至充電車位,雖體積較大,但它的充電功率高達30千瓦,屬於快充樁,可為新能源車提供快速能量補給。 三大特色智能充電設施有效解決了核心商圈和老舊居住區充電樁安裝位置受限的難題,但老舊居住區仍普遍存在電力變壓器容量相對緊缺的現實問題。為此,國網金華供電公司婺城供電分公司營銷服務團隊經多方調研,創新提出基於「充電優先級」的老舊居住區柔性充電策略,並在柳湖未來社區充電站試點運行。 柳湖未來社區屬於老舊居住區,共有居民2094戶,其中新能源汽車車主有200多位,通過多方努力,目前已在該小區安裝了14個充電樁,包含3台60千瓦快充充電樁和11台7千瓦慢充充電樁,並成功運用柔性充電策略,實現了數字智能管控。據悉,車主在客戶端輸入「計劃離家時間」和「期望電量水平」,系統會根據客戶的計劃,「安排」充電先後順序及充電快慢,並儘量安排車輛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有助於削峰填谷,緩解充電容量疊加居民生活用電容量引發的「峰上加峰」等問題。 同時,該公司打造「街電便利充」路邊快充網絡,在婺城區駱家塘建成首個路邊快充站點,充分利用路邊臨時車位的閒置率,為新能源車的出行提供快速補電服務。此外,該充電站集群輻射周邊多個居民小區及城中村,為無條件布設充電樁的老舊居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國網金華供電公司不斷構建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創新探索新型充電產品,拓寬傳統充電方式邊界,努力解決充電難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