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位於東南亞地區的小國,總面積約728.6平方公里,人口約570萬。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人占總人口的74%左右,其次是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新加坡國土狹小,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8200人,是一個人多地狹的國家。

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和土地承載能力有著很大關聯,土地承載能力,指的是單位面積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越好,面積越大,人口承載能力也就越大。那麼新加坡國土狹小,為何可以承載570萬人口呢?

第一,地形。新加坡國土包括新加坡島和周邊63個小島。新加坡島是全國最大的島嶼,東西跨度約46公里,南北跨度約23公里,現在面積大約為630平方公里,占新加坡全國總面積的88%左右。
新加坡島集中了全國大部分人口,這座島嶼地形平坦,平均海拔為15米,最高點為武吉知馬,海拔163米。平坦的地形適合城市的發展,以及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人口承載能力最大的一種地貌形態。假如新加坡地形以山地為主,那就很難承載如此之多的人口。

第二, 氣候。平坦的地形有利於承載大量人口,但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適宜的氣候。新加坡的氣候為熱帶海洋氣候,長期受到赤道低氣壓控制,全年多雨。新加坡的年平均溫度在23到35攝氏度之間,夏季炎熱,冬季溫暖。新加坡溫度最低的月份為12月,平均溫度為25攝氏度左右,這時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已經非常寒冷,而新加坡的溫度卻非常舒適。

第三,人為因素。新加坡國土狹小,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口密度越來越大。面對人多地狹的問題,新加坡採用了人為措施,提高了土地的承載能力。比如新加坡採用了填海造陸的方式,通過填海,實現了面積的擴大。新加坡在這些填海獲得的土地上建設工廠,港口,將原本的土地用於居民的生活。

此外,新加坡降水充足,但當地人所需的淡水仍然不能自給自足,需要從馬來西亞買水。為了減輕對馬來西亞淡水的依賴,新加坡建設了水庫、水塘等集水設施儲存淡水。據統計,新加坡島建有16個大型蓄水池,新加坡將這些集水設施和公園綠地相結合,把集水區建成了自然保護區。綜合這些措施,新加坡在人多地狹的情況下,仍然擁有大片森林。現在新加坡約有23%的國土被森林覆蓋,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以及西部地區。
第四,地理位置。新加坡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生活必需品和工業原料都需要進口。不過新加坡扼守的馬六甲海峽,是世界重要的航運要道,這為新加坡進口各種物資提供了便利條件。綜合這些原因,新加坡國土狹小,卻可以承載570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