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截圖自Facebook/Darren Soh。
馬林百列民眾俱樂部上周起關閉,以進行為期三年的翻修,而建在俱樂部外牆上有22年、亦是我國最大型壁面裝置藝術將隨即被拆除,令曾見證其歷史的網民惋惜發文。
本地攝影師蘇建隆(Darren Soh)上周四(30日)在Facebook細述,這幅名為「生命的質感」(Texturefulness of Life)的大型壁面裝置藝術已有22年的歷史,至今仍為我國最大型的壁面裝置藝術。
蘇建隆引述當年媒體的報道,指人民協會和馬林百列民眾俱樂部的建築基金委員會於1998年聯合舉辦一場壁面裝置藝術設計比賽,並以「活力、互動、時尚、和諧」為主題,邀請東協各地的設計師參與,得獎設計將加建在新俱樂部的外牆上。
比賽最終由當時27歲的泰國建築師耶姆西里(Surachai Yeamsiri)奪冠;為體現我國能妥善融合傳統與科技,他把石頭、馬賽克瓷磚和金屬混合搭配促成這副作品, 並獲得獎金3萬元。
色調鮮艷醒目
這幅裝置藝術長63米、高12米,環繞建築大樓八分之一的外牆面積,高聳在史蒂爾路和馬林百列路的十字路口,色調鮮艷醒目,讓人印象深刻。
馬林百列民眾俱樂部於2000年為建成,由時任總理吳作棟主持開幕,它亦是我國首個綜合聯絡所,大樓內包括公共圖書館和劇場。
人協今年4月在馬林百列社區的Facebook專頁發文,透露馬林百列民眾俱樂部將進行重大的裝修,不僅更新設施、改變格局,也將為大樓換上全新的外觀,以白色方格圖案的設計來取代原有的裝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