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hileswaran說:「過去二十年來,這裡的安寧療法發生了巨大變化。對該療法有了全面了解後,各界都表示了支持——包括心懷感激的患者及其家人、專業醫護人員、社會、醫療部門以及新加坡衛生部。」
探索更多安寧療法
離開臨終關懷協會(HCA)後,Akhileswaran於2016年加入了邱德拔醫院。
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很滿,但Akhileswaran醫生還在繼續回饋社會。12年來,他一直在SIF擔任志願者,在印度尼西亞培訓醫療工作者和為身患絕症的病人和兒童制定安寧治療計劃。
對於2019年的音樂治療項目MusicCare,Akhileswaran醫生感到很自豪。在項目中,著名大提琴家Leslie Tan和萬隆愛樂樂團等組織進行了合作。
他分享道:「音樂真的可以幫助那些臨終的人,因為這可以讓他們產生共鳴。音樂能讓患者感到放鬆,想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讓他們脫離正在遭受的痛苦情緒。有時,他們不用藥物,邊聽音樂就能睡著了。」
他還與吳馮瑤珍醫生攜手,與連氏基金會(Lien Foundation)、緬甸衛生部和緬甸醫學協會一起合作,在緬甸開展了一個安寧治療項目。
除此之外,他還是新加坡癌症協會(Singapore Cancer Society)的客座顧問,每周會騰出兩個上午的時間對絕症患者進行家訪。
他說:「安寧治療的目的不是為了延長患者的生命,而是為了讓他們的最後一程更舒適。我們開展這個項目是帶著使命的,如果我能夠幫助別人,讓他們的生活比現在好一點,那我就完成了這項使命。」
文章編譯自新加坡海峽時報
原文標題為Palliative medicine doctor Ramaswamy Akhileswaran just wants to 'add life to days' of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作者:Wong Kim Hoh,《海峽時報》生活版副編輯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