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汽車維修廠。圖:CNA/Aqil Haziq Mahmud
隨著我國大力推廣電動車,並且放眼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內燃式引擎車,本地一些傳統的汽車維修廠開始陷入窘境,未來生意若不盡理想,不排除會關閉廠房,趁此機會退休或另謀出路。
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站CNA訪問的其中一名汽車維修廠老闆、60歲的Khor Joo Heng被問及電動車普及後怎麼辦,他脫口就說:「死啦」,然後繼續忙碌工作。
據CNA從汽車維修廠老闆們那裡了解,多數傳統的廠房只會維修內燃式引擎車,而且本地已經有專門維修電動車的廠房。
他們預計,一旦本地汽車全面電動化,生意將會隨之減少,加上本身年事已高又後繼無人,未來很有可能會結束生意。
業者解釋,電動車具有八到十年的保修期,因此車主只能到授權的代理商維修,而這無形中減少傳統維修廠的現有客源。此外,不斷上漲的租金和水電費,也讓他們大喊吃不消。
公會:若電動車普及化 60%業者選擇結業

電動車充電器。(圖:法新社/JENS SCHLUETER)
新加坡汽車維修業公會(SMWA)表示,在大約2000名會員中,約有50%到60%的人表示,一旦電動車普及化,他們就會結束營業,抑或轉向電動車維修或其他領域,例如車身工程。
公會會長Mike Keh表示,維修一輛內燃式引擎車需更換髮動機油和其他小零件,但電動車的維修工作不多,主要只是檢查電池和電機狀況。
為了協助修車業者和員工與時並進,公會於2020年在新民通道的Autocity設立培訓學院,學習潔能車輛的維修技術。其中一家參與培訓的62歲業者Eric Ong說,他已經派兩名員工參加基本電動車維護安全課程,內容包括如何斷開電池和隔離電源等,課程費用約每人1000元。
然而,有業者坦言,即便轉型為電動車維修廠,所需的成本可能會非常高,而且現有課程可能在數年內被淘汰;也有業者擔心,一旦員工掌握電動車方面的知識後,他們很可能會跳槽到其他地方。
電動車會否成為未來趨勢?

電動車示意圖。
圖: iStock
截至去年,本地56萬8376輛汽車中,只有0.5%或2942輛是電動車。
對於電動車會否成為未來趨勢?Mike Keh表示,他對此有所保留,因為長距離行駛的物流車輛,包括使用大量能源的冷藏車,仍然須用柴油。
「如果你是長途旅行,你不能使用電動車,(充電30分鐘後)最多只能行駛300公里。如果你每天做送貨,在這裡和那裡跑,一天內你就可以完成300公里,你不能等待電動車充電後再去送貨。」
他也認為,全球電池供應出現瓶頸,加上本地電動車的充電站不足,也是電動汽車崛起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