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的小夥伴在過清明節的時候,美國人在過復活節。
那裡的華裔卻無心度假,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歧視大遊行!
美東地區的亞裔團體宣布於當地時間4月4日當天,在紐約市舉行「停止仇恨犯罪、反對種族歧視、捍衛亞裔權益」大型集會示威遊行。

人們高舉示威標語:
「停止仇恨亞裔」 「停止種族主義」
「我們不再沉默」
伊利諾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多地居民也舉行了類似活動。

近期愈加頻繁的針對亞裔暴力事件已經席捲美國的每一個角落。
有人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灣區發起「掌摑亞裔挑戰」(Slap an Asian Challenge),令人髮指!

一位在舊金山街頭遭遇白人男子襲擊的華裔奶奶謝曉珍,被迫拎起木棍成功反殺。

4月3日在加州里弗賽德更是有一名64歲的亞裔女性當街遛狗被捅死……

猶他州鹽湖城當地許多亞裔美國居民也表示,他們收到了帶有仇恨意味的威脅信。
很多亞裔更是搬離了美國,在舊金山生活了七年之後,李女士和丈夫決定,帶著年幼的女兒一起離開,回到亞洲。
在美國反亞裔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顯得特別清流。
2019年曾有個調查,顯示中國人才在海外工作的首選地是新加坡。

有15%人從眾多國家中選擇新加坡,位列第一。
當時緊隨其後的是14%人選擇北美,排第二。
經歷了2020年疫情以及美國歧視亞裔風波之後,現在選擇新加坡的中國人才恐怕只會更多。

且不說這裡一向奉行種族和諧。在疫情中,新加坡不但不排外,防疫福利方面一視同仁。
每次發口罩都有非公民PR人士,包括客工、女傭的份。
今年開始的全民免費疫苗接種計劃也覆蓋了所有人:只要是長期居住在新加坡的,不管什麼身份都可以免費打疫苗。

當然,想要在新加坡長久居住,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拿到永久居民PR是必經之路。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新加坡政府正在努力保住本地人的工作。
本地人(公民、PR)和工作準證人士的待遇有很大區別,一對比有點扎心:
一方面,今年4月-12月,新請新加坡人和PR雇員,政府會給公司薪水補貼,大大提高了公民和PR找到工作的機率。
另一方面,從去年9月開始申請SP、EP工作準證的薪水門檻又提高了。

在這種對比下,很多持工作準證的小夥伴意識到申請PR這件事刻不容緩!
而最近移民公司發現他們的客戶PR申請批准加速了,很多人申請後4-6個月就拿到PR!
其中有些人是過往自己申請了幾次,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拿到,也許是材料不夠豐富,也許是沒有把亮點寫出來。
想要提升PR申請的成功率,爭取能夠在今年把綠卡一舉拿下?
不妨再細細揣摩一下移民局的標準
了解移民局的選擇標準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英蘭妮去年在國會表示:「新公民要不與新加坡人有家庭關係,或是在這裡學習、工作或生活了一段時間。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申請及遴選標準則主要根據他們是否承諾把新加坡當作家園,以及能否融入和對新加坡做出貢獻。」
這句話看似比較模糊,但實際上移民局確實沒有強制標準,除了學歷和薪資,還會考慮「年齡、家庭、在新加坡居住年限……」等等各個因素,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有小孩的家庭會更容易申請的原因。
準備一份足夠吸睛的個人材料
移民局一般還會採用橫向對比的方式,把經歷、薪資、准證類型一致的申請者相互比較,比如:EP和EP互相比較,和孩子一起申請的互相比較,等等……實際上,移民局是不會跨級比較申請者的,EP和SP之間就不會相互比較。那為什麼申請難度還是居高不下?

要知道,移民局對你的了解都是來自於提供的資料,如果只是提交官網上列出的材料,又怎麼能夠起到吸睛的作用,讓你脫穎而出?如果有額外的附加資料就不一樣了,例如:做義工的經歷,有分量的推薦信等等……
說實話,新加坡移民廳要花幾個月月時間來審核申請人的資料。
一定是相當仔細地評估,所以在申請時,需要特別避免資料不齊全、資料填寫錯誤、資料不符合規定等基本情況。
這就需要專業人士/機構的幫助, 他們還會根據你的個人經歷,幫你準備很多份補充材料,來潤色你的申請檔案!
掃二維碼添加微信諮詢


獅城移民集團(IAS)
免費一對一諮詢
在正式準備申請材料之前,IAS會提供免費一對一諮詢,了解你的背景和經歷,捕捉履歷中的亮點,再給出具體方案。
此外,有許多擔心薪資等不夠出彩而遲遲未申請PR的工作人士/學生,也可以前來諮詢;其實移民局會考量多個因素,比如「年齡、學歷、家庭、收入……」,擁有其中一個有利因素,也有申請成功的可能。IAS會根據以往客戶的案例,判斷是否具備PR的資格,再幫助你進行下一步。
資料準備
從申請表的填寫到文件的整合,都有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為你打理,確保信息的準確與完整。IAS也會結合客戶個人特點,準備多份有利於申請的附加文件!


*本文由Immigration Advisors Singapore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