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走訪水果攤,仍有公眾表示對台灣鳳梨躍躍一試。
(新加坡3日訊)「黑心」鳳梨持續在新加坡發酵,有水果進口商吐苦水錶示遭「千夫指」,也有者付錢引進1680箱鳳梨後,急忙退貨否則將虧損2萬多元(約6萬多令吉)。
新加坡《新明日報》連日報道,台灣外銷的金鑽鳳梨被指品質不好,造成許多消費者在切開鳳梨後,出現褐化現象,俗稱「黑心」鳳梨,紛紛在社交媒體貼出照片表達失望。
隨著職總平價超市自周一起全面下架所有台灣金鑽鳳梨,並表示將和供應商緊密合作調查此事後,新加坡食品局也建議消費者避免食用果肉或果核呈黑色的鳳梨。
「黑心」鳳梨風波越鬧越大,其中為超市提供台灣鳳梨的蔬果貿易商萬春商行老闆陳振賢今早表示,進口台灣金鑽鳳梨十多年,從未發生這種情況。
他解釋,鳳梨是在台灣食品展開始一周前抵達新加坡,除了台灣食品展也提供給當地水果攤販及顧客,事發後有不少顧客上門投訴,目前暫不考慮進口台灣鳳梨。
同時擔任新加坡果菜出入口公會副主席的他,也指台灣有關當局或有意在下周於當地召開記者會解說。
新宏生菓老闆洪先生(35歲)說,他的金鑽鳳梨已賣完,但仍有顧客在看到報道後,返回去質問為何售賣,並稱他們已食用了鳳梨,擔心對身體造成問題。
水果進口兼批發商蕭先生(68歲)則說,如今鳳梨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相信消費者短期內不會選擇購買台灣鳳梨,因此昨日聯繫上供應商,商量把原定在下周三進口的1680箱台灣金鑽鳳梨轉至別處。
他指出,一箱金鑽鳳梨的成本為15新元(約45令吉),若進了這批貨,相信難以脫手,恐要損失2萬5000餘元左右(約7萬5000令吉),所幸供應商已同意轉讓。
巴剎水果攤販何先生(57歲)說,為了顧客安心,他會現場切開台灣鳳梨,讓顧客看了肉質有沒問題。他說,上一批台灣鳳梨貨源,有約5名顧客投訴肉質呈黑色,他都願意退貨。

台灣金鑽鳳梨出現「黑心」問題
主婦申訴:通知老闆反被罵
主婦申訴買到「黑心」鳳梨,好心通知老闆,卻遭對方開直播辱罵無知,老闆則指對方鳳梨放了6天才切開食用,水果放久也會壞。
姚麗君(45歲,家庭主婦)稱,她在宏茂橋一帶的水果攤購買了兩顆金鑽鳳梨,看外觀青澀,沒有立即切開來吃。
她切開第一顆鳳梨發現「 黑心」,因此透過短訊聯繫上老闆詢問,指遭老闆反問是否能確定鳳梨是和超市中購買的鳳梨為同一品種,並指她不了解水果。
姚麗君在前天切開第二鳳梨,同樣出現「黑心」情況,嘗試聯繫老闆指對方不回復,晚上開直播指她無知、不講理。
老闆洪先生今早受訪時說,如果顧客在買後兩三天,向他投訴鳳梨品質出現問題,他會向顧客了解是什麼情況,但這名顧客是買了6天才切鳳梨。
他表示一周前賣完了鳳梨,只有對方投訴黑心鳳梨一事,他指水果也會因放置多日損壞。
黑腐病導致勿食用
食品局建議消費者,避免食用因黃梨黑腐病導致果肉或果核發黑的黃梨。
黑心鳳梨到底還可不可以吃,過去幾天在坊間引起熱議,食品局發言人受詢時告訴《新明日報》,黑心鳳梨是因鳳梨的黑腐病(pineapple black rot),屬採收後常見的情況,通常因鳳梨在採收、包裝、儲存及運輸時,受到損害或瘀傷導致,而環境濕度過高也會加劇這個情況。
食品局說,一般農產物如鳳梨的品質問題,如瘀傷、褐化及出現斑點是難以避免的,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情況。
食品局建議消費者不要食用有黑腐病的鳳梨,並在購買和食用前應當檢查食品,尤其是新鮮食品如蔬果,因為它們更容易腐爛。這些有期限的事物應在購買後儘早食用。
台農委會:正展開調查
台灣農委會表示,目前調查是不是寒害,造成鳳梨出現黑腐病。
台灣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志鴻接受長途電訪時指出,根據統計,台灣在今年3月1日至4 月1日出口到新加坡的金鑽鳳梨有231公噸,相比去年同期的143公噸,多近100公噸。
林志鴻指,台灣內部沒遇見「黑心」問題,相信鳳梨從出產地到店面的時間不長,才沒有發現這種情況。
林志鴻表示,農委會已展開調查,目前認為或因寒害,造成運來新加坡的鳳梨出現黑腐病。
基於金鑽鳳梨不耐低溫,因為在運輸過程應維持在13度(上下兩度)之間,直到送達海外市場商店也該保持這個溫度。
他們推斷,鳳梨在抵達獅城後,或因天氣溫度偏高,放置在貨倉時,造成損傷。
也外銷馬港日
林志鴻說,目前是台灣鳳梨的產季,往年都有外銷到國外,這次除了新加坡,也外銷給馬來西亞、香港、日本等。
他表示,其他國家雖有少部分反映出現「黑心」鳳梨,但規模不如新加坡大,他解釋往年鳳梨多數運往中國,因此中國的業者對金鑽鳳梨的處理更有經驗,距離較短,因此沒出現問題。
林志鴻對新加坡出現「黑心」鳳梨一事感到遺憾,並表示已告知業者運輸溫度的重要性,至於是否會持續外銷至該國,林志鴻說這交由外貿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