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Facebook拒絕了新加坡政府的一項請求,即要求Facebook刪除一篇有關該國一國有銀行和發生醜聞的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一馬發展」(1MDB)的文章,因為這是一則懷有惡意的假消息。
Facebook曾承諾與新加坡當局緊密合作,快速處理假新聞。但當真正攻擊新加坡的假新聞出現時,Facebook卻拒絕刪除這一內容。
多名新加坡國會議員炮轟Facebook,稱其違背了幫助控制假新聞的承諾,呼籲採取更加嚴厲的監管措施。
而就在昨日,Facebook宣布,該公司計劃設立兩個新的區域運營中心。Facebook表示,這兩個新區域中心將分別設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和新加坡,且專注於監控與選舉相關內容。

假新聞 Facebook也曾多次與新加坡政府在虛假新聞方面出現過分歧。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是Facebook的亞太總部。近期,Facebook曾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新加坡建造首個亞洲數據中心。
Facebook近幾年可謂是「一波三折」。不久前因為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一再拒絕回答英國議員的問題,引起英國議會強制扣押內部文件。
參議員:我記得你提過Facebook將一直是免費的,這仍是你的目標嗎?
扎克伯格:是的,我們將一直提供免費的Facebook,以幫助人們連結為己任。
參議員:可是,你該如何維持這樣的商業模式呢?
扎克伯格:呃……我們賣廣告……
2018年4月,Facebook被揭發有8700萬用戶信息被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政治公關公司盜用,以精準化推送似是而非的「假新聞」,幫助候選人當選。
而在剛剛過去的「黃背心」運動中,網絡上瀰漫的假新聞也被認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16爆發的通俄門事件後,關於網絡假新聞爭議愈演愈烈,可誰又能制止它們呢?

假新聞 一詞大家或者聽得多,無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批評「眼中釘」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新聞是「Fake News」,又或是每次颱風襲港前,Whatsapp群組都會瘋傳的「船公司颱風消息」,這個詞語在全球多國經常出現。
假新聞到底因由何在?
-英國廣播公司(BBC)嘗試找出答案……
假新聞源自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感
BBC公布的一份由BBC World Service製作的調查報告,指該公司向印度、奈及利亞及肯亞(Kenya)三國共80位參與者收集他們連續7天使用手提電話的數據,以及通過家訪詳細了解他們的上網習慣,研究他們在網上分享的消息類型、對象和次數等。

研究人員亦分析超過16000個Twitter和3000個Facebook帳戶,希望得知假新聞如何分化社會。
這三個國家的民眾普遍對主流傳媒都抱不信任態度,導致他們利用其他途徑散播資訊,而且他們認為自己分享的訊息是真確,因而沒有作出考證。
另一方面,參加者聲稱有信心分辨出假新聞,可是網上流傳消息速度之快亦導致假新聞大行其道。他們很多時見到其他人傳來的資訊時,都不假思索地接收和轉發,不會由Facebook的留言數目、相片內容或傳送者的身份等線索考慮其可信性。

Facebook保安漏洞 公司近年爆出平台成為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工具、「劍橋分析」事件,還有對假新聞及仇恨言論採取放任態度等新聞。以扎克伯格為首的Facebook高層積極尋求挽回聲譽,但後來又爆出保安危機。
假新聞精於煽情
BBC分析這三國民眾的接收的假新聞內容,例如印度人經常收到「某位朋友或家人的孩子被擄」的假消息,他們本著保護家人和社區的心態,將消息傳遍天下。
結果導致當地經常發生針對無辜陌生人的暴力事件,估計在2017年有最少32人就是喪命於民眾誤信流言的襲擊。
研究更發現,在當地Twitter散布的虛假消息來源中,有部分是與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支持者勢力重疊。
至於在非洲的情況,假新聞的內容與國家形象不無關係,肯亞有3成的Whatsapp上的消息都是金錢和「電子零件黨」的詐騙內容,而奈及利亞則有不少與軍方或恐怖主義有關的假消息。
BBC的報告認為,這些消息旨在刺激人們對民族身份的認同,所以內容的數據並不重要,如何煽情才是重點。
BBC經分析的1.6萬個Twitter帳戶以及3000個Facebook專頁後指出,右派傳達的訊息力度更強以及更連貫,而左翼的假新聞網站組織則較鬆散——而即使它們是有組織,訊息的效力也較弱。
不止於Facebook,Twitter等也成為了「假新聞」平台,不實資訊流傳令政府及社會頭痛。
但原來有發現指出假新聞能夠廣傳天下,是因為發布和流傳者效率極高,往往少量專門流放假消息的「機械帳戶」,已很足夠讓整個網絡塞滿海量的假新聞。
機械帳戶發布如何讓你信以為真

只需6%的帳戶就參與三成假資訊假新聞的散播,今天資訊戰的效率相當高。(圖文無關)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他們追蹤Twitter上大量懷疑專門發放假新聞和資訊的「機器人」帳戶,發現即使它們只占Twitter整體用戶數的6%,但已參與了Twitter上三成以上未經證實,懷疑虛假訊息流傳及發布。
研究指出這些「機器人」帳戶實際是由電腦操作,協助分享假新聞並予以轉發。而它們被視為故意轉發假訊息的機器人,是因為它們在相關資訊最早流通時就參與轉發,而且速度驚人。
研究同時亦發現這批機械帳戶很懂得掩飾自己,它們平常會轉發一些無關痛恨,來自其他真實用戶的訊息,讓人誤以為它們是「人類」。
而當關鍵時刻來臨時,它們就會在一些地方「很自然地」轉發虛假訊息,讓其他人信以為真。如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談及移民措施的貼文底下,它們會留言轉發一些未經證實,移民相關的假新聞,引誘使用者上釣。
Facebook、Twitter雖然已盡力打擊這些機器人,但自動系統仍未完善,分辨機器人帳戶有一定難度,成效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