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土地面積719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廣州白雲區面積大小),1965年才建國的島國,新加坡的教育基礎也是不斷變革才做到今天國家綜合競爭力全球第二,基礎教育全球第一的經濟文化藝術全方位發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分流教育的理念
今天系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加坡的分流教育。
首先,新加坡有很明確的教育理念。


這個理念和中國的一句諺語很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切從學生出發,為學生著想絕對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新加坡的這種教育理念不論在教育的哪一個階段,都十分鮮明!
第一次分流在小學三年級
不同於其他國家,新加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進行第一次分流。

新加坡的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會進行定期測試,為了小六離校會考(PLSE)做準備。
事實上,新加坡之前在小學四年級進行分流考試,按成績把學生分成三個源流,採取不同的教育內容。——由於社會普遍不滿,這項歧視性的考試政策已經被政府取消了。

這也說明新加坡的教育是在不斷地嘗試和完善,到現在已經趨向成熟。
按照孩子的長處分流
第二次分流是在小學畢業考試之後,這次考試會直接決定新加坡公立學校孩子的中學去向和課程安排。

新加坡中學提供三項不同源流的課程。根據學生的小學離校考試 (PSLE) 成績,他將被分配到快捷、普通或工藝課程。
成績優異的孩子可以入讀快捷課程(例如IP計劃),4年可以完成中學課程,中四的時候直接參加O水準考試。
想了解更多新加坡O水準考試細節,請點擊以下連結:
那麼,成績不那麼優異的學生也有合理的安排,可以選擇普通類學術課程,5年完成中學課程之後去參加O水準考試。

如果孩子文化課一般,更適合藝術課程或者職業課程。


學生就讀普通/工藝源流課程,他可以選修某些快捷或普通源流的課程,讓他有機會發揮所長,加強他在某些專長領域的能力。
讓每個孩子能夠發現自己的長處,然後獨立去學習,也或許就是新加坡分流教育的意義。
分流教育被學生廣泛接受
或許有些家長,會覺得這種分流教育對孩子會產生厭學或者其他不利影響。
但是,實際上,新加坡自從實施分流教育之後,學生的輟學率大大降低,並且幾乎100%的新加坡學生都可以順利完成中學學業。


(這個圖上面的藍線指的是美國,綠線指的是新加坡。)

這個數據也充分說明了新加坡分流教育的成功之處,讓每個孩子都主動去學習,去發掘自己的長處,去獨立做選擇。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本質上是給孩子選擇,讓他們發現自己的特長,從而獲得主動學習的能力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