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1禽流感不斷向新物種傳播 我國會否受影響?

示意圖。(圖:iStock)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H5N1 禽流感正不斷向新物種傳播,若人類受到感染,面臨的死亡風險尤其高。儘管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會人傳人,但世衛組織警告說病毒正在進化,最終可能演變成人傳人,我國應如何做好預防措施,免受病毒影響?
國際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Paul Tambyah)接受新傳媒英文新聞網TODAY訪問時指出,就當前的情況和現有毒株而言,他並不會感到十分擔心,因為過去曾多次出現過這種情況,「而以前的病毒對人類的致命性要大得多」。
他指出,該疾病一直是本區域的地方性流行病,人類受感染的病例也相對較少。
淡馬亞教授說,新加坡一直沒有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主要歸功於我國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監控。
另外,我國還得益於該地區其他國家的全面動物疫苗接種計劃,降低了家禽感染的數量,同時生物安全計劃也有效防止受感染的野鳥污染家禽群。
儘管如此,淡馬亞教授提醒,如果科學家們決定通過改造病毒,使病毒更具傳播性,從而開發出針對新型病毒的快速疫苗和治療方法,這種情況可能就會發生變化。不過,他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我國該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淡馬亞教授表示,我國食品供應多元化,這也意味著我國不太容易受到一或兩個主要國家牛肉或雞肉供應中斷的影響。
根據新加坡食品局的統計,我國可從30個國家進口家禽,同時可從26個國家進口加工蛋,以及從17個國家進口帶殼蛋。
淡馬亞教授也指出,除了進口來源多樣化,我國還同鄰國保持著良好的聯繫,使得國家之間能共享資源,保護國人免受一系列傳染病侵襲。
然而,我國仍應該採取預防措施來防止病毒感染。淡馬亞教授也說,在國家層面,當局需要繼續支持不同機構正在進行的生物監測工作,如新加坡食品局、國家環境局和動物與獸醫事務組。
其中,野生動物保育集團在網站上指出,該集團一直同有關當局合作,針對禽流感採取預防措施,包括在園內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例如為所有自由放養及會與公眾直接接觸的鳥類接種疫苗,並為工作人員注射流感疫苗。
至於個人層面上,淡馬亞教授說,國人應理智地避免接觸生病的鳥類或動物。
另外,在寵物園區、農場或其他類似場所接觸動物後,也應注意手部衛生。如果生病,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