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能給兒子最好的照顧,王梓全(左起)辭去倉儲設施經理的工作,在家中全心全意照顧彥(吉吉)。家裡的經濟重擔落在妻子張綺恩身上。
(新加坡訊) 患罕見病男嬰王彥喆早前透過群眾募資方式籌得240萬新元治療費用,在完成注射後4個月,手腳和脖子等部位的肌肉神經已逐漸改善。
根據《聯合早報》今年7月報道,當時只有3個月大的王彥喆因為患上罕見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SMA),需要接受一種名為Zolgensma 的基因療法,否則他可能活不過兩歲。
由於治療費用高達240萬新元,且無法享有任何津貼,王彥喆的父母透過「希望之光」眾籌平台為兒子籌款。在發起眾籌12天後,他們順利籌得所需的醫藥費。
《聯合早報》記者日前到王彥喆家探訪,小彥喆的精神很好,見到人就開心地笑,白皙的臉蛋上還露出可愛的小酒窩。
目前已經8個月大的彥喆在8月初接受基因療法注射後,雖然還未能追上同齡寶寶,但體內一些肌肉機能開始恢復,運動能力也已提高。他能夠在父母的支撐下坐立,在注射藥物前,原本不會動的雙腳,也開始會踢會動了。
王彥喆的父親王梓全(43歲)受訪時說:「就算寶寶以後無法跟正常人一樣,我們也不希望只是去關注他的缺陷。我對他的情況感到樂觀,會盡最大的努力陪他一步步走下去。」
為了能給兒子最好的照顧,王梓全辭去倉儲設施經理的工作,在家中全心全意照顧兒子,家裡的經濟重擔就落在妻子張綺恩(40歲,行銷人員)身上。
無論是插管喂奶還是復健,甚至是泡奶,王梓全都堅持親力親為。
「其他寶寶用嘴喝奶,溫度太燙還可以吐出來,彥喆是插管喝奶,直通到他的胃裡 ,所以必須更小心確保奶溫合適。」
接受治療後,彥喆原本已經不需要依賴插管喂奶,可以用奶瓶吸奶。不過,用嘴巴喝奶後一個月,喆得了厭奶症不願進食,他的父母不得已只好再次給他插管喂奶。
每天早上,梓全會在彥喆睡飽喝足後,抱著已經7公斤多的他,到住家附近的咖啡店、戶外健身區等地方走動,與鄰里居民接觸。
好奇的彥喆非常喜歡去咖啡店,因為人多熱鬧,還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最喜歡到附近商場的超市,因為那裡有涼涼的冷氣,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如果經過超市而不進去,他還會生父母的氣,大哭起來。
記者抵達彥喆家拍攝時,剛外出回來的小彥喆心情不好。他因為不高興父母經過超市不入內而哭鬧。
張綺恩說,彥喆最喜歡到超市,因為那裡有涼涼的冷氣,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
她透露,彥喆每一次出門都很開心,非常喜歡與人「聊天」,雖然還不會說話,卻能夠用不同的聲調錶達各種情緒。 只不過,因為需要插管喂奶,每次只能離家大約兩小時。
「爸爸一天兩次幫彥喆做復健動作,有時彥喆累了,還會發出呃呃的聲音,向爸爸抗議。」
目前,醫生建議彥喆睡覺時仍需要戴著監測血氧和心跳的儀器,同時靠儀器輔助呼吸。
到了2024年2月初,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將安排一整晚的睡眠測試。 如果成功通過測試,證明彥喆的心臟與肺部都正常,他就能夠擺脫這些儀器。
彥喆的父母也希望,彥喆能很快脫離厭奶期,不再需要插管喂奶,開開心心過農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