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與非重點學校、名校與非名校常常成為教育間題,引起社會矛盾,造成社會不公,新加坡在辦學中地有這樣的麻須。怎樣讓每所學校成為好學校?新加坡在新階段教育發展中給出了兩條路徑:一是改革「學校評估」,二是在學校特色上下功夫。
改個學校評估制度,抓住了關鍵,等於抓住了「牛鼻子」;從學校構建特色開始突破,每一所學校從學生實際、學校專長出發,逐步發展特色亮點,成為學校品牌和驕傲。最終做到以點帶面,逐步實現讓每一所學校成為好學校的理想目標。

抓住評估「牛鼻子」
改革學校評估制度,捨棄多年來的分數評比、排名,讓每一所學校特色發展,長出自己的樣子。對於比較喜歡用「排名」這個競爭手段進行各種評比,從而推動學校發展的新加坡來說,是翻天覆地的變革。各學校可以從自己實際出發,走上一條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自主特色發展之路,逐步實現「條條大道通羅馬」的理想教育佳境。
評估是引導、促進新加坡學校辦學思想、思維方式的大變革。在變革面前,勇氣最重要,新加坡有一流的行政管理體系、卓越而高效的教育體系、一流的執行力,只要下定決心,不斷變革,必將迎來學校自主創新發展的新活力,取得更為豐富的教育成果
廢除中學成績等級制:新加坡廢除不問學校之間存在的學生生源、社區文化等方面差距帶來的校情差異,讓每一所學校在一起以學生考分展開競賽式評比。這種野蠻、不公平評比嚴重挫傷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造成新的不公平和傷害,日積月累的傷害,打擊學校辦學的積極性,給教育帶來災難性後果。
新加坡卓越學校模式是歐洲質量管理基金會的卓越管理和評估模式的移植,源自企業管理。每五年一次對學校進行全面評估,評估實行校內自評和校外鑑定相結合,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防止學校盲目追求分數、排名,忽略最重要的「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從2014年開始新加坡取消金字塔式的「獎勵計劃總藍圖」制度,僅保留單項獎勵計劃。
保留學校在教學、學生髮展、教師發展等方面的單項獎,讓每所學校都能夠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亮點,找到自己的發展機會,讓每一所學校都有成為好學校的可能,都有機會得獎,不再對那個大山一樣的總冠軍望塵莫及。
單項獎讓每一所學校有自信,繼而不斷擴大辦學優勢,最終實現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的日標。讓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師生找到自己,找到生長點、優勢,實現自主發展,成為好學生、好老師、好學校。

從「學校特色」打開突破口
從每一所學校的特色打開突破口,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擴大優勢。讓學校特色成為學區亮點,成為國家教育品牌。
通過課程特色發展給學校注入新思題新思維,帶來新變革,隨著新課程特色的深入演進,學校辦學思想、辦學模式、組織結構、教師發展必將帶來全面深人的變革,學校發展必料更加自主、創新,帶來學校品牌化、特色化發展。
評估解決了發展動力、破除了內在的阻礙,特色發展促進學校自主辦學、個性發展。
學校從本校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出發,開發出學校人人都喜歡的項目,每一所學校都能夠看到豐富多彩的藝術體育、機器人、數學等各種課程輔助活動,即為現在的CCA活動。
每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課程輔助活動中都會生長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品牌項目,如康培小學的機器人銅管樂隊,淡濱尼中學的藝術表演、制服表演等項目。
讓每一所學校的卓越之處成為校群、學區的卓越中心,引領其他學校。讓每一所學校都找到自己的閃光之處,成為一個個學術研究中心學習中心。每一所學校在「引領」的同時,都能不斷發展自己,讓一所所學校百花齊放,放出多彩的光芒,是新加坡教育的新追求。
通過藝術、戶外活動、義務工作等讓學生學會待人處世之道。讓學生參與課程以外學習,獲得課堂之外的知識技能,挖掘每一個人的潛能培養學生溝通、表達的技能,樂觀、開放、自信的態度。
戶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挑戰、樂觀向上的積極品質;義務工作可以培養學生學會關愛、關心他人和奉獻社會的情感。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完善自我,形成21世紀需要的核心技能和品質。
在之前參訪的十幾所各級各類學校中,無論是中學、小學,還是職業學院,理工學院,都給參訪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所學校都環境優美,設備精良、特色鮮明,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文質彬彬、樂於分享。特別是在招收全國小學畢業考試分數後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學校—一雲錦中學,我們感受到學校受到了國家特別的優待:非常寬大的學校空間,小班化的教學。
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名學生都受到最好最適合的教育,新加坡教育正朝著新方向前進。
在「生活教育」「應用學習」上下功夫:新加坡教育部要求每一所中學各發展一項應用學習項目和生活教育項目,讓學生在活學活用中掌握21世紀生活技能。未來每一所學校都各有自己的專長和特點,鼓勵學生把所學的數理和人文知識應用在解決現實問題上,教育部每年會為學校撥款資助這兩個項目。
「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兩個詞常掛在教師嘴邊,最能體現他們對「應用學習」的重視。在中學科學課上「海島生存」跨學科項目學習中,學生需要運用「力學知識」解決造橋的問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海水凈化」的問題。除此之外,學生還要真實地運用知識,寫出研究報告,製作真實數據測算縮小版的橋,以及真實海水凈化的小裝置。
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感受到知識的力量;體驗團結協作、完成項目的全過程,讓學生擁有真實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常常運用歷史課上學到的知識技能和研究方法,圍繞一個問題去做社區調查,進行數據分析,尋找問題答案,以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讓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
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能看到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的實例,在生活中學習,學習為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的觀念與新加坡教育已融為一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