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屋頂太陽能板安裝量顯著增長,推動可持續發展
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屋頂上安裝的太陽能板面積已超過185萬平方米,相當於260個足球場大小,年產電量超過5億千瓦時。這足以滿足144萬多個四房式組屋單位的月均用電需求。這些太陽能板的部署在一年內就能抵消其製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太陽能板安裝分布情況
在新加坡,屋頂太陽能板安裝最多的三個地區分別是大士海岸(23萬7265平方米)、樟宜機場(13萬9805平方米)和裕廊島(9萬零210平方米)。從土地用途來看,約45%的太陽能板安裝在工業區,港口和機場約占14%,住宅區則有8%。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計算研究院的研究團隊利用衛星圖像和模型對本地太陽能板安裝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據該研究院高級科學家朱瑞博士介紹,這項分析需要數月的時間和大量人力資源,團隊最終選擇了2020年底的數據進行研究。

太陽能板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能源市場管理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新加坡共安裝了8524個併網太陽能板,其中多數安裝在市鎮理事會和組屋公共服務區。新加坡的太陽能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2000兆瓦的發電量,這將能滿足35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太陽能板的能源回收期約為11個月,碳回收期接近10個月,顯示出其高環保價值。研究團隊還考慮了太陽能板的生產地,因為不同生產地的製造和運輸過程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同。
太陽能板的環境影響
朱瑞博士強調,雖然太陽能板可以生產相對便宜的電力,但其對環境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新加坡的陽光照射強度比許多國家高出50%,現有的太陽能板在壽命期內可以實現大量的碳抵消。
值得注意的是,約56.3%的太陽能板是從海外進口的,其中中國是最大的供應國。儘管中國近年來在能源結構上取得了進步,但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的碳排放問題仍不容忽視。朱瑞博士指出,太陽能板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製造、運輸、維護和回收,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這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特別是在全球太陽能板供應鏈中具有影響力的國家應改善其能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