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新加坡前總統陳慶炎認為,南洋大學和新加坡大學於1980年合併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是唯一政治上可接受的辦法,顯示新加坡政府沒有偏袒任何一所大學。
陳慶炎在回憶錄《陳慶炎:我的政治之路》在題為「艱難決定」的部分,談到兩校合併一事。
書中提及,新加坡當時向國際貿易和商業開放,英語成為通用語言,南大的入學率開始下降,南大畢業生也越來越難找到工作。
陳慶炎1979年加入教育部時,局面已難以為繼,新加坡時任總理李光耀對此深感憂慮,多次在內閣會議上提及南大問題。
陳慶炎認為,什麼都不做,讓南大繼續培養無法受僱的畢業生,或是關閉南大,讓新加坡政府被扣上「反對華文教育」的帽子,都不可行。
新加坡國立大學於1980年8月8日正式成立。時任教育部長陳慶炎出任首任副校長,工作之一是負責任命各院院長。
他形容這個過程棘手,既要確保要職由有能力者擔任,又要確保任命不會一邊倒,尤其是南大職員不會覺得受冷落。
陳慶炎當時最重要的任命之一,是委任高立人博士為理學院院長。高立人是南大畢業生,也是義順區國會議員,備受尊敬。
「我相信他的任命有助於向南大職員保證,他們在最高層也有很好的代表。」
李光耀當時也向華社保證,在南大原址建造另一所大學。至於新大學該取什麼名字,陳慶炎說,他們一開始就知道必須保留「南洋」這個名字,因為舊南大校園是華社募款建成的。透過保留「南洋」這個名字,和保持與南大的聯繫來紀念他們的貢獻非常重要。
南洋大學是馬新華社同心協力創辦華文大學,這所東南亞首間華文大學,主要為中學畢業生打開深造之門,並為華校培植師資所需。
南大於1956年3月15日正式開課,首批錄取新生共330人,校址位於新加坡裕廊西雲南園(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址),占地約20萬平方米。
1980年,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併成為一所以英文為教學媒介語的新加坡國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