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開學第一天,就有補習中心在校門口給新生家長發放廣告傳單,教育部留意到這樣的不良廣告做法,並正在探討如何減少補習中心這類不健康的宣傳方式。

顏曉芳強調,想要減少補習給學生帶來的壓力,需要改變僅以成績評判學習的競爭心態,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全面發展,能將個人的潛能和能力發揮到極致。(王彥燕攝)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顏曉芳2月5日在國會回應武吉班讓區議員連榮華提出的相關現象時說,教育部有注意到部分補習中心使用這類不受歡迎的宣傳方式,利用家長焦慮和害怕錯過的心理。
她強調,教育部和學校都不支持這樣的行為。「我們認為它會不當誘導家長為孩子報讀補習班,而這並不健康。」
她說,當局正在研究如何減少補習中心的這類宣傳。
顏曉芳說,教育部無意干涉家長是否要給孩子報名補習班的個人決定,但她強調,若要減少補習給學生帶來的壓力,須改變僅以成績評判學習的競爭心態,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全面發展,將個人的潛能和能力發揮到極致。
她指出,學習應當是持續終身的過程,而不只是在孩童的最初幾年匆忙應付。但同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開端,讓他們具備終身學習所需的基礎能力,也十分重要。
顏曉芳重申,不論學生來自什麼樣的社會經濟背景,當局都會繼續確保教育體系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特別是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因此,如果學校發現學生在某些領域能力比較薄弱,教師會與家長進行溝通,或提供更進一步的輔助教學。「這不是在鼓勵家長為孩子報補習班,而是希望引起他們的關注,共同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提供支持。」
文:楊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