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的鳥患問題層出不窮,除了八哥和烏鴉,鴿子擾民的事件也經常發生。
2018年一項本地研究發現,新加坡有大約19萬隻原鴿(rock pigeons)。原鴿不是本土品種,而是會與本土品種爭奪資源的入侵鳥類。
去年,惹蘭加由、盛港,以及武吉班讓等多個社區,就發生了鴿子滋擾問題。
居民投訴這些鴿子「糞如雨下」,弄髒組屋區牆壁,嘰嘰喳喳的聲音也令人厭煩,甚至還會無預警飛進住戶家中「做客」。
鴿子給新加坡製造的煩惱,相信馬來西亞檳城的居民也能感同身受。
檳城旅遊勝地形象或受影響
數據顯示,檳城的鴿群和被捕捉的數量,過去幾年不斷攀升。
2018年,檳城當局捕捉了3419隻鴿子,這個數量到了2020年翻倍至6848隻,2021年至2023年則介於5020隻及5735隻之間。

檳城當局在2018年捕捉了3419隻鴿子,這個數目到了2020年翻倍至6848隻。(星報)
據當地居民反映,鴿子傳播疾病,是最令他們困擾的問題之一。
一名婦女接受《星報》訪問時透露,她的兒子兩年前患上鸚鵡熱(psittacosis)的症狀,該疾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主因是接觸到鴿子的糞便。
她說,她經營的檔口前面,常常有許多鴿叼食剩菜。
「我的兒子喜歡和鴿子玩,並喂它們吃東西。有一次,他突然咳嗽發高燒,必須緊急送院,醫生診斷出他患有腦部炎症,我非常擔心,還停工大約一個月來照顧他。」
另一名喜歡鴿子的女居民則說,她六年前患上輕度肺部感染,相信是與鴿子過度接觸有關。
當時,她經常會喂食屋外的鴿子,門廊都是鴿子的糞便和羽毛。
「醫生說我就是因為這樣才會生病。現在我一看到它們,就會儘量避免太靠近。」

有民眾擔心,鴿子隨地排泄,可能會損害檳城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形象。(海峽時報)
檳城鳥類專家指出,當地鴿子數量繁多,又生活在密集的群體中,與人類毗鄰,加上鴿子糞便里的孢子和細菌可能通過空氣傳播,因此會快速傳播疾病。
此外,還有居民坦言,當地公共場所鴿子為患,影響城市的形象。
他說:
「我們不討厭鴿子,但它們的糞便可能會損害檳城旅遊勝地的形象。不論是高樓大廈、馬路或汽車上,都看得到鴿子糞便痕跡。」
新加坡民眾非法喂鴿
新加坡專家則認為,鴿子雖然可能引起細菌和真菌感染,但引發嚴重疾病的機率非常罕見。
杜克—國大醫學院新發傳染病研究副教授許傳芳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說:「到目前為止還未在鴿子中查出禽流感病毒,所以從它們身上感染流感的風險很小。」

鄰里社區掛上告示,提醒公眾不要喂食鴿子。(海峽時報)
對比檳城的情況,新加坡的鴿患問題似乎源自於兩方面:喂食鴿子和鴿子覓食。
國家公園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20日,當局收到了7016起與鴿子相關的反饋,比起2022年的7039起、以及2021年的8313起略有減少。
此外,當局截至2023年11月20日共計170次針對非法喂食鳥類展開執法工作,比起2022年的233次及2021年的185次,同樣呈下滑趨勢。
(編按:根據新加坡法律,若非法喂養任何野生動物,初犯者可被罰款高達5000新元,重犯者則可被罰款高達1萬新元。)
儘管如此,有公眾覺得喂食鴿子的問題仍需正視。
一名住在裕廊西一帶27年的居民告訴《海峽時報》,社區內屢勸不聽的喂鴿者,讓他感到厭煩。
「有個男子每天三次喂鴿,我和鄰居們已經投訴了超過五次,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這位居民還說,住家附近的一家託兒所外的走道上都是鴿子糞便。
「我曾見過小孩在好奇心驅使下撿起喂食鴿子的食物,那些食物上面肯定有細菌。」
「現在,社區里有30到40隻鴿子,非常礙眼,而且有鴿子的地方就會有糞便。」

國家公園局與互聯中心、社區事務署、人民協會和市鎮理事會合作,了解喂鴿慣犯的動機,進而阻止他們繼續喂養野生動物。(海峽時報檔案照片)
國家公園局處理這類喂鴿問題時,除了展開執法行動,也會進一步了解喂鴿者的行為。
去年11月,國家發展部在一份國會書面回覆中提及,公園局會與互聯中心、社區事務署、人民協會和市鎮理事會合作,了解喂鴿慣犯的動機,進而阻止他們繼續喂養野生動物。
國家發展部發言人說:
「比方說,一些人喂養野生動物,可能是因為內心孤獨,或是擔心動物在野外找不到足夠的食物。」
即使鄰里沒有太多人給它們喂食,鴿子也會主動到社區覓食,其中一個「好去處」就是小販中心。
有小販中心攤主觀察到,鴿子除了會在托盤架上啄食剩菜,有時還會將杯子和器皿從架子上推下,造成碎片散落一地。若發現有無人看管的食物,甚至直接飛到餐桌上「開吃」。
兩地防鴿措施存在共同點
新加坡和檳城的鴿患問題,嚴重性可能不一樣,但兩地的防範措施其實大體相同。
首先,當局會找出鴿子經常出沒的「熱區」。
檳島市議會在28處標示為鴿子熱區,並設立了31個告示牌,勸請民眾不要在公共場所喂食野鳥或動物。市議會也提醒公眾不要隨意留下食物殘渣。

檳城喬治市一家廟宇前有多隻鴿子聚集。(星報)
新加坡社區也找得到「不要喂養鴿子」的告示。另一方面,國家公園局也監管與非法喂養鳥類相關的反饋,積極採取執法行動,包括實地監察及在喂養熱點設置電眼。
其次,儘量減少鴿子數量。
對此,檳城威省市政廳多管齊下。市政廳人員每兩周一次會尋找鴿子的巢穴,也在一些指定地點進行宣導活動。
自2018年起,該單位已在屬於檳城威省市政廳管轄的巴剎、熟食中心,以及住宅區,進行62次的執法行動,共捕捉了5140隻鴿子。
為減輕鴿子對公共場所清潔衛生的影響,新加坡一些市鎮理事會加強了清潔工作。

小販中心的防鳥網。(海峽時報)
蒙巴登區議員林謀泉說,市鎮會在區內的舊機場路小販中心,在橫樑和防鳥網上安裝了防鳥釘。
「這些防範措施能防止鴿子在區內棲息,從而減少鴿子的數量……(小販中心)清潔工也更頻繁清理托盤迴收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