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多學一種語言 新加坡雙語政策旨在傳承文化與價值觀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說,新加坡是多元種族、多種語言的社會,新加坡的後代不應僅將母語當作一種語言來學習,而不去了解諺語、成語等背後的歷史含義。
新加坡的雙語政策不只是為了讓人們學會使用多一種語言,而是要把母語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觀和歷史,傳承給下一代。
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博士星期六(4月8日)出席由新報業媒體信託舉辦的雙語嘉年華。他在對話會上答覆有關新加坡是否能不再按照種族劃分母語的提問時說,推行雙語政策是為了確保新加坡的文化和歷史不會流失。

「我們要確保他們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感到自豪,這必須透過自己種族的母語才能做到。」
一些家長認為,若孩子花太多時間學母語,他們會失去其他方面的學習機會。
孟理齊指出,學習母語並不是一場零和博弈,孩子掌握好母語和英語並不純粹是會說兩種語言,語言之間的快速轉換,也是一種可以運用在其他科目的技能。
他說,自己和妻子在孩子年幼時,通過帶他們看馬來語電影、到KTV唱馬來語歌曲等,培養孩子對母語的興趣。一直到現在,他都會確保孩子每天早上閱讀《每日新聞》(Berita Harian)和《海峽時報》來掌握新聞資訊並提升雙語能力。
鄭可為送孩子進三語幼兒園
本地歌手鄭可為也在對話會上分享說,她會在家中多讓孩子們聆聽華語版的迪士尼歌曲及觀看華語卡通,也陪他們閱讀雙語故事書,從而激發孩子對學習華語的興趣。
鄭可為育有三名年齡分別為六歲、三歲和九個月的孩子。為了讓他們接觸更多不同語言,她將孩子們送到三語幼兒園就讀,除了英語和華語以外,課程還包含日語。
「我想要讓他們了解,不同國家所使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學習語言有助於開拓我們的視野,了解不同文化。」
除了探討如何鼓勵孩子從小在家中使用母語的對話會,首屆雙語嘉年華的活動還包括改編自繪本《小紅箱大夢想》的雙語短劇、雙語政策展覽和多種益智遊戲等。
總裁張麗琳:新報業媒體致力吸引年輕人 大量投資母語刊物數碼產品
年輕受眾代表了未來,新報業媒體集團須吸引年輕讀者並與他們建立長久關係,才能確保新報業媒體依然是重要的新聞媒體企業。這些年來集團也大量投資於母語學生刊物和數碼產品,以吸引年輕受眾。
新報業媒體集團總裁張麗琳星期六(4月8日)出席首屆雙語嘉年華致辭時說,母語讓我們和自己的根源相連,同時賦予我們獨特的身份認同,以獨特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
這也是為什麼新報業媒體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代表組成新加坡社群的不同群體,讓他們與世界連接。集團的母語報章《聯合早報》《每日新聞》(Berita Harian)和《淡米爾之聲》(Tamil Murasu)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張麗琳說,這些年來,新報業媒體除了是值得信賴的新聞來源,也大量投資於學生刊物和數碼產品,吸引年輕讀者。這包括華文的早報《逗號》和《大拇指》、馬來文的Gen-G和Cilik Cerdik,以及淡米爾文的Manavaar Murasu與Balaar Murasu。
「隨著科技的顛覆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我們不斷受到挑戰,須尋找新的方式接觸及吸引年輕讀者。我們要很有創意地使閱讀和語言變得有趣,尤其是母語。」例如,新報業媒體為孩童製作卡通動畫和視頻,並開發手機應用和遊戲。家長可免費下載手機應用「小小拇指」,讓孩子以生動的方式學習華語。
雙語嘉年華由新報業媒體信託舉辦,獲李光耀雙語基金贊助。
張麗琳說,這場嘉年華紀念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百年冥誕,他一生都在倡導雙語,在雙語和母語方面所做的貢獻對我國的發展至關重要。
掌握雙語能為新加坡人帶來新機遇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星期六在榜鵝綜合社區中心為雙語嘉年華致辭時說,新加坡應該幫助年輕一代收穫掌握雙語的好處,使雙語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在課堂上學習語言,家長也扮演關鍵角色,他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孩子用母語溝通。
在一個更加分裂的世界中,年輕人能夠運用不同的語言、文化和觀點來溝通,具有很大的價值。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指出,隨著亞洲經濟增長,新加坡能成為全球和亞洲的重要樞紐,掌握雙語會是一種競爭優勢,為新加坡人帶來新機遇。
王瑞傑星期六(4月8日)在榜鵝綜合社區中心(One Punggol)為雙語嘉年華致辭時說,我國應該幫助年輕一代收穫掌握雙語的好處,使雙語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且充滿生氣。「為了培養孩子們對母語的熱愛,他們必須在一個自然、有吸引力及有趣的環境中接觸母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學校里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並從小就讓孩子接觸母語。」
王瑞傑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指出,新加坡的語言環境正在迅速改變,政策也得與時俱進,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母語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他說,除了在課堂上學習語言,家長也扮演關鍵角色,他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孩子用母語溝通。「比如說,帶他們去圖書館看一些母語的圖書、看一些表演。要儘量地聽、 講和使用母語。」
另外,教育部也在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母語,以新的方式來鼓勵和激發孩童對母語的興趣。「我也很高興看到我們現在有很多戲劇團體、新聞報道和多媒體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母語學習的興趣。如果大家努力的話,我們就會有更大的成就。」
今年是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百年冥誕,為紀念他在塑造和推廣雙語政策所做出的貢獻,新報業媒體信託星期六在榜鵝綜合社區中心舉辦雙語嘉年華。這個嘉年華獲得李光耀雙語基金的贊助。
王瑞傑說,李光耀非常注重我國的雙語政策,並稱之為他「一生的挑戰」。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 英語讓我們能夠和各族群溝通,加強社區凝聚力。英語也是個國際語言,讓新加坡和世界接軌。母語則是讓我們傳承價值觀和傳統非常重要的管道。所以,雙語政策對我國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
活動鼓勵家長為孩子營造雙語環境
雙語嘉年華面向育有學前或小學兒童的家庭,主題是「雙語真好玩」。為期一天的活動旨在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貫徹雙語的使用,從小為孩子營造運用雙語的環境。
王瑞傑致辭時說,雙語嘉年華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有趣的活動如編碼、探索大自然、做手工及學習新加坡文化等,讓孩童從小就把語言融入生活。
嘉年華吸引約2000人參與。活動由《聯合早報》《每日新聞》(Berita Harian)和《淡米爾之聲》(Tamil Murasu)的校園團隊聯合策劃。
育有三個孩子的陳麗君(44歲,設施經理)帶四歲小女兒到榜鵝綜合社區中心上芭蕾舞課後,參加了嘉年華的活動。
十分重視雙語學習的她說,身為華人,掌握華文無可厚非。不過,只會雙語對下一代來說或許已不夠,她認為,孩子們甚至須要掌握三種語言才能占優勢。
因此,除了儘量在家中和孩子說華語,她也讓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跟孩子以方言溝通,為孩子製造接觸潮州話和廣東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