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款人換平台 Give.Asia將超過21萬元善款退還給捐款者

女童陳睿昕。(圖:Facebook/Baby Reese)
本地眾籌平台Give.Asia原本已為患有罕見疾病的馬來西亞女童籌到超過21萬新元的善款,但在近日卻宣布將把這筆善款全數歸還給捐款者。
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TODAY報道 ,由於患病女童家長決定轉換眾籌平台,而Give.Asia未能收到另一平台的文件證明,也無法將善款直接交給醫院,所以必須將善款歸還給捐款者。
種種原因 籌款人決定換平台
21個月大的女童陳睿昕患有脊椎性肌肉萎縮症,急需大筆醫藥費。其父母在2022年9月22日找到Give.Asia,之後在11月25日展開眾籌,目標善款是950萬令吉(約285萬新元)。
在展開眾籌之前,各方同意將所有善款直接轉到馬大醫院,以向製藥公司購買Zolgensma基因療法所需藥物。其中一部分善款,也會用來支付Give.Asia在Facebook的廣告費,以便更多人能看到陳睿昕的眾籌頁面。
女童父母陳捷聖和鍾偉婷回復TODAY詢問時表示,在眾籌展開之後,曾有不少人聯繫他們,希望將善款直接匯到他們的戶頭,原因包括不想向網站提供銀行卡資料;也有人認為,籌款人要承擔Facebook廣告費似乎有欠公平。
女童父母為了確保籌款過程透明可信,拒絕了善心人士的直接匯款,但他們也對於要籌集Facebook廣告費「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決定在12月10日終止了在Give.Asia的籌款活動。在活動終止時,網站已籌到了71萬5272令吉(約21萬5000新元)。
女童父母轉而向在馬國的大山腳瑤池金母慈善基金會(One Hope Charity,簡稱OHC)求助。女童父母也要求Give.Asia將那筆善款轉到OHC。
Give.Asia之後表示,需要經過其合規程序,同時OHC必須提交必要資料,讓Give.Asia進行檢查,才能將善款轉到OHC。
不過,OHC無法提供相關資料。與此同時,女童父母也和醫院商討是否可以直接接收那筆善款,但遭到醫院拒絕,原因是那筆錢不夠用來買藥,同時女童陳睿昕也沒有拖欠醫藥費。
由於Zolgensma基因療法的黃金期是在病患2歲之前進行,為讓陳睿昕趕在2歲前接受治療,OHC先用了緊急預備金,為陳睿昕支付醫藥費。陳睿昕在今年2月8日,順利接受了Zolgensma基因療法治療。
Give.Asia在聲明中表示,Give.Asia在2月時已重申,必須遵守新加坡的《慈善法令》和條例,以及對受益人進行調查。由於OHC當時還未提供所需資料,所以Give.Asia無法匯款給OHC。
由於各方最終未能達成協議,Give.Asia在4月14日的Facebook帖文中表示,將向該活動的所有捐助者提供100%的退款。 Give.Asia也會承擔約4萬5000令吉的相關營運費和Facebook廣告費用。
女童父母也正向有關部門尋求建議,才決定下一步要怎麼做。
法律專家:善款未能妥善處理可能影響信譽
受訪法律專家相信,Give.Asia拒絕將善款交給另一個平台,是因為如果這些錢沒有用於所述目的,其信譽和名聲將受影響,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
律師樓WongPartnership David Chee說:「如果他們不能按照向捐款者承諾的方式使用這些錢,那麼根據規定,他們必須把錢還給捐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