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圖:iStock
警方發現,假冒政府或公共服務機構人員發送電郵或手機簡訊行騙的案件有增加的趨勢,這個月已有至少五人受騙,損失超過9700元。
警方說,被冒充的機構包括公用事業局、新能源集團等。受害人收到電郵或簡訊,指他們繳付了兩次費用,可通過所附上的連結,申請退款。有些則是指受害人的電子政府密碼SingPass因安全理由被禁用,須點擊連結重啟。
受害人點擊連結後,就被帶到冒充政府或公共服務機構的假網站,他們在假網站提供個人和銀行卡資料後,發現有未經授權的交易,才意識到上當。
示意圖。圖:iStock
警方發現,假冒政府或公共服務機構人員發送電郵或手機簡訊行騙的案件有增加的趨勢,這個月已有至少五人受騙,損失超過9700元。
警方說,被冒充的機構包括公用事業局、新能源集團等。受害人收到電郵或簡訊,指他們繳付了兩次費用,可通過所附上的連結,申請退款。有些則是指受害人的電子政府密碼SingPass因安全理由被禁用,須點擊連結重啟。
受害人點擊連結後,就被帶到冒充政府或公共服務機構的假網站,他們在假網站提供個人和銀行卡資料後,發現有未經授權的交易,才意識到上當。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