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向國會表示,自今年 5 月首次報道野豬襲擊人類以來,國家公園管理局 (NParks) 已在武吉班讓地區捕獲並移走 19 只野豬。
5月和6月,兩人在武吉班讓路和正華自然公園附近遭到野豬襲擊。
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被困動物已被人道安樂死。
雖然這是防止人與野豬衝突的一種方法,但該機構還在正華自然公園沿 2 公里範圍安裝了隔離圍欄和格柵,以減少動物進入該地區的可能性。
雖然武吉班讓和鄰近的正華自然公園沒有常駐野豬種群,但由於該莊園靠近自然保護區和其他森林地區,如栗子自然公園和奶牛場自然公園,因此野豬時常出現在那裡。譚先生。
Chestnut Avenue、Bangkit Underpass 和 Gali Batu Flyover 下方的三個地點被確定安裝隔離柵欄和帶有間隙的格柵(稱為牛柵),以防止野豬進入。
國家公園局認為這些地點可能是動物穿越居民區的入口點。

Bangkit 地下通道的工程已於 6 月底完成,另外兩個地點將在 8 月底之前圍起來。
與此同時,國家公園局還與基層和荷蘭武吉班讓鎮議會合作,向社區通報適當的食物垃圾管理,以減少可能吸引野豬的食物來源,陳先生補充道。
陳先生周一回應了梁英華先生(武吉班讓)和愛德華謝先生(荷蘭-武吉知馬集選區)的詢問,他們都詢問了最近襲擊的原因以及防止此類事件的進一步措施。
5月1日,一名34歲的女子在武吉班讓被野豬襲擊,被甩到另一邊,然後被扔到路上。她的右小腿、臀部和手臂有多處傷口和割傷。
6月,一名40歲男子在正華自然公園被野豬襲擊,左腿縫了20多針。
譚先生在回答梁先生的後續問題時表示,NParks 觀察到 Bangkit 地下通道的牛欄和圍欄是有效的。他補充說,野豬往往會避免跨過烏敏島現有的牛欄。
陳先生表示,新加坡自然保護區的野豬數量穩定。2019年至202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自然保護區的野豬數量為每平方公里6.5頭,自然公園的野豬數量為每平方公里5.22頭。
「這些密度低於該地區植被類型相似的大片森林保護區記錄的密度,」他說。
在更大的生態系統中,野豬在傳播種子和幫助土壤養分循環方面發揮著作用。它們通過連根拔起幼苗和樹苗來幫助本地植物群的再生。
野豬在新加坡沒有天敵,繁殖率也很高。雌性每年可產兩次,每窩最多產 12 頭仔豬。
「新加坡不可能沒有野豬。我們地區有很多野豬,它們也可以游到新加坡。」陳先生指出。
此前有報道稱,自2019年以來,正華自然公園內的國家公園已撲殺了約50頭野豬,其中大多數是獨自離開自然保護區尋找新覓食地的雄性野豬。
在六月的襲擊期間,該男子正在晚上遛狗。據報道,他的一隻狗試圖趕走野豬,並追趕它。
謝先生詢問這些狗的存在是否導致了這起事件。陳先生回答說,我們鼓勵寵物主人避免在夜間在森林地區遛狗,因為能見度低,並且可能會遇到夜行動物。
陳先生補充說,如果寵物主人看到遠處有野豬,建議他讓狗靠近他,並「儘可能安靜地遠離野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