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3日訊)一名婦女在感冒未痊癒的情況下獲准接種冠病疫苗,當晚暈眩嘔吐,隨後臉部癱瘓,經診斷後發現是右耳神經發炎所致。
這名胡姓婦女(67歲,包裝臨時工)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她4月8日在馬林百列民眾俱樂部接種第二劑輝瑞—BioNTech疫苗前,曾向醫護人員聲明感冒未完全康復,經對方確認沒問題後,於上午10時完成接種。
到了午夜,她開始嚴重頭暈,接著嘔吐,在接種的四天後,晚上刷牙時感覺不能正常地把水吐出來,發現嘴巴歪斜,右臉下垂。

新加坡當局設在民眾俱樂部內的其中一個接種中心。(《聯合早報》檔案照)
她說,4月13日,她經轉介到新加坡中央醫院求醫,醫生排除中風的可能性後,表示應該是面癱。當天傍晚,她的右耳根開始隱隱作痛,隔天要求醫生檢查,醫生讓她出院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檢查。
她的兒子立刻把她轉到伊莉莎白醫院,在4月15日經耳鼻喉科醫生檢查後,發現她右耳第八條神經發炎,影響到第七條神經,造成暈眩與右臉下垂。醫生建議她出院後搭配針灸治療。
胡姓婦女說,她每年都做體檢,沒有「三高」問題,這些資料診所都有記錄,加上暈眩與面癱是在接種疫苗當晚發生,不禁讓她懷疑是疫苗造成的。
她曾針對此事詢問醫生,但醫生說目前沒證據顯示疫苗會導致面癱,讓她感到無助又無奈。「我精神上受折磨,日常生活受影響,容貌的改變也讓我在跟朋友交談時沒有自信。」
新加坡衛生部傳染病管理司司長李堅明教授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如果個人在接種前24小時內發燒或感到不適,醫生會建議他遲點接種。但若他在接種疫苗當天仍在生病但處於康復階段或僅剩下輕微症狀,並感覺良好,接種中心的醫生可建議這個人接種疫苗。
「這應該是胡女士的情況,因此接種中心的醫生認為她可以接種疫苗。不幸的是,胡女士在接種疫苗後出現了副作用。」
李堅明說,衛生部已收到胡姓婦女的疫苗致傷經濟援助申請,臨床小組正在審查她的醫生所提供的醫療信息,當局審查完畢後會通知她結果如何。
根據衛生科學局,輝瑞與莫德納疫苗在臨床試驗中曾發現有受試者出現名為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的面癱情況。這是臉部周邊神經發炎所致,通常無須治療就會自然康復。
當局本月11日發布的第二份疫苗安全報告顯示,新加坡至今有45人接種疫苗後出現貝爾氏麻痹症,估計每個月每10萬人中有3.35起,與未展開疫苗接種計劃時的發生率類似。
不過,胡姓婦女說,她的情況不是貝爾氏麻痹症,而是名為拉姆齊亨特綜合症(Ramsay Hunt Syndrome)的面癱。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