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9日訊)儘管餐飲業者盼望逐漸解封后,食客能陸續回到餐飲場所用餐,但新加坡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半數的人會減少在外堂食的次數,打包或訂外賣已成為新常態。
《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雪莉柯米思(Sherri Kimes)在本月24日針對227名受訪者進行抽樣調查,以了解冠病疫情對食客的用餐習慣所造成的影響。

(《聯合早報》檔案照)
調查顯示,49%的受訪者表明他們在發生疫情後會減少外出用餐的次數,只有29%說他們會比疫情前更常在外用餐。
疫情期間,食客較傾向於打包食物或使用外賣服務。超過四成受訪者(42%)表示會更常打包食物,四分之一的人則認為自己打包食物的次數不會增加。
在近期的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打包以及訂外賣的人數近九成(88%),當中,年輕人比其他年齡層的受訪者更常訂外賣。
這項調查也總結出那些較不常訂餐和打包的原因,外賣的昂貴價格是大部分受訪者(23.4%)減少訂餐的主要原因,也有13.8%的人是因為想要光顧餐飲場所,而選擇不訂外賣。
此外,儘管餐飲場所已允許兩人一組堂食,還是有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外出用餐的打算,他們不願在外用餐的首要原因還是對於冠病疫情的擔憂(28.2%)。其他原因包括他們不想出門(20.6%),12.8%的人則是因為選擇有限,也有11.8%認為外賣和打包更方便。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