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獨居嬤陷入假公安騙局,幸虧警員查案時及時發現,幫阿嬤追回45萬(約135萬令吉)老本。
反詐騙中心於2019年6月成立,至今獲數千起詐騙報案,涉及金額高達7億元(約21億令吉)。
當局通過及時調查和執法,凍結超過2萬4000個可疑的銀行戶頭,成功追回超過1.6億元(約4.8億令吉)。

副助理警察總監葉葛心。
警方周四召開記者會,分享辦案心得和困難。助理警察總監蕭琬霓表示,在短時間內取得受害者信任是一大挑戰,儘管他們及時提醒,但受害人並不相信自己被騙,還把警察當做詐騙者,警方需花心思和時間說服,才能爭取時間追回款項。
警方也分享去年處理過的一個案件,他們在調查一起假公安騙局時,發現一名82歲的獨居老婦是其中一名受害者,詐騙分子指她的銀行帳戶涉嫌洗黑錢,要求她轉帳,老婦就多次轉給對方共約45萬元,警員發現後立即到老婦住處,登門調查。
「我們提醒後,她仍半信半疑,我們就舉例說明,並把對方的詐騙步驟一一闡述,老婦才恍然大悟,我們最終成功找回騙款。」
不過由於老婦年紀大,沒有家人,無法保證她下次遇到不法分子時的抉擇和安危,因此警方也和銀行合作,商討如何幫老婦管理存款。
警方呼籲公眾,需隨時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的電話,也絕不要透露個人的電子銀行資料,打擊詐騙,人人有責,為了保護自己和親人,大家需了解最新的詐騙手法,並和親友分享。

反詐騙中心調查員蕭琬霓助理警監(左)和劉慶基警長(右)。
2021年12月,至少469名華僑銀行客戶受騙於釣魚簡訊,被騙走高達850萬元(約2550萬令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銀行事後表示,將全額賠付釣魚簡訊詐騙案的受害者。
當被問及有關這場騙局時,葉葛心透露,案件目前由刑事偵查局進行調查,反詐騙中心的職責在於追回款項,但無法透露更多信息。
葉葛心也提到,如果被騙款項仍在本地銀行帳戶內,警方只需完成一些手續就可直接把款項轉回給受害者,相比之下,被轉至國外的款項一般上要取回是具有一定難度。
反詐騙中心副助理警察總監葉葛心也表示,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詐騙受害者,人在慌張的狀態下很難做出明智選擇。
「一些受害人得知自己的錢財「付諸東流』後,會陷入憂鬱和難過,甚至一些極端的人會產生『一了百了』的自殺傾向,警方也會為他們安排心理諮詢,調解心態。」
葉葛心也坦言,在受害者把錢轉出去給詐騙分子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得開始與時間的競賽。
從得知騙局,到說服受害者配合調查和阻止匯款,時間是查案的重中之重。
「調查員往往必須在短時間內與銀行取得聯繫,追蹤案件所涉及帳戶,儘可能停止款項的流動,防止款項被轉至國外。即便及時發現,也不能保證一定能追回錢,因此打擊詐騙還需警方、相關業者、受害人以及其家屬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