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雨綢繆,為下一次疫情預先做好準備,所付出的代價總是遠遠低於臨陣磨刀。
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呼籲全球領導人必須為下一次疫情提前做好準備,通過全球風險分擔方式,確保製造和供應鏈能力提前到位。
他也指出,由於疫情涉及許多不確定性,單憑私人企業是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因此公共和私人領域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公私合作。
他在彭博的《創新經濟論壇》(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的討論會上,以美國為例,指出該國的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BARDA)帶頭與醫療公司合作,推動生產冠病疫苗進程。
他說:「因此,世界需要一個全球性的Barda。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利用公共資金預先展開研發工作,分擔從研發到發展製造能力的一切過程的風險。」
談到冠病疫情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尚達曼表示,疫情造成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社會內部出現信任鴻溝,而且著鴻溝有擴大跡象。
要跨越這些信任鴻溝,尚達曼認為領導人不應僅是通過闡述說明,「說正確的話"而已,還必需進行"具體的合作項目",這些合作包括了疫苗生產和分配,甚至是氣候變化。
尚達曼也說:」如果要說疫情帶來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它說明了——遺憾地以一種悲慘方式說明——國際之間的合作,比不合作所付出的代價成本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