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張圖在中國網絡上大規模流傳,成功從各大媒體端火到朋友圈。

圖片來自網絡
這張圖,顯示的是根據大數據推測,中國各地在這輪疫情中達到峰值的時間。
其中,人口大省如廣東、河南、四川等地的峰值預計時間,就在這幾天!而中國的京津冀一帶,現在已經來到了疫情高峰時!
新冠疫情在中國以相當迅猛的態勢持續延燒中,和很多專家之前預計的有些許出入,或許這輪疫情在很多地方會提前到來......

圖源:聯合國
與此同時,在中國享譽盛名的張文宏醫生,在參加一次會議時時隔多月再度談到「新加坡經驗」。
參考新加坡的經歷,張文宏說中國想要走出這輪疫情,可能還需要四個月的時間......
中國多地疫情峰值已到!
官方專家發聲堅持放開?
事實上,做出中國疫情峰值推測的,不僅僅是網傳圖或者是專家的預計。
這幾天,一個微信小程序「城市資料庫」更是根據百度搜索指數以及大數據計算,推測出中國各地的疫情峰值時間。

北京市,以及靠近北京的河北省多個地級市,達峰進度已經到達了100%。
根據大數據的預測,這輪疫情還將持續近一個月的時間,要到明年一月中旬至二月初才會結束。
除了預測峰值外,這個小程序還推測了各地各市的疫情趨勢,對當地疫情到底是處於上升期還是衰退期做出判斷,以及對已感染人數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預估。

比如資料庫作者預估上海已有十分之一以上的人感染
當然,這個小程序的數字並不準備,並沒有得到中國衛生部門的認證,因此,最多只是能被當做一個參考罷了。
事實上,這個資料庫的建立者,一名知乎大V@chenqin,表示他的方法是根據百度搜索的數據,分地區統計關鍵詞「發燒」的搜索數據,減去非疫情時期的常量,再最終根據港台、國外等多個地區的樣本擬合出來的走勢,對比推算出了各地區疫情的進度。
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但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他自己也認為這個資料庫只是個「粗糙」的數據集合。

圖源:NHK
中國不少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這個數據也表示出了相當的疑慮。
《大河網》採訪了一名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從他口中得知,僅僅是通過搜索數據建立起來的預測模型,準確度通常並不高。
特別是針對疫情而言,感染人群的數量及活動軌跡、人口流動信息、居民生活方式、交通條件、醫療條件和天氣條件等等綜合因素,都會影響實際感染人數。
因此,相應數據往往需要進行綜合考量,單靠搜索「發燒」一詞是遠不夠精準的。

圖源:中央社
然而,雖然網傳圖和資料庫,可能在準確性方面有一些失真。
但最近中國疫情整體處於感染上升期,也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在一些專家看來,「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昨天,在2022年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上,張文宏醫生就再度發言,表示「疫情終將過去,一切已成定數」。

來源:健康時報
會議上,張文宏表示,接種疫苗對於控制新冠病毒的傳播非常重要。
「自從人類開始疫苗接種以後,病毒演變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從奧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躍出來再誕生一個傳播更快的毒株現在已經很困難了。」

圖源:見水印
因此,他呼籲各地繼續力推新冠疫苗的接種,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爭取在這一輪疫情達到峰值前,讓老人們有足夠的保護。
不論疫情發展態勢如何,「我們即將走出這次疫情已成定局,這個趨勢不會再逆轉。」張文宏是這麼說的。

除了張文宏這類醫學專家外,中國主流媒體新華社,也於昨天發表了一片文章《成果來之不易 啟示彌足珍貴——三年抗疫實踐系列述評之一》。

圖源:新華網 除了回顧了中國這三年的抗疫之路有多麼艱辛外,新華社在文章中也表示,在現在這個時間點,「病毒弱了,我們強了」。 在文中,新華社直接表示:隨著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隨著中國應對疫情能力的不斷提升,隨著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完善,中國有方法、有底氣、有能力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樣更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來源:新華網
作為中國最主流的媒體,新華社的這篇回顧文章似乎在預示著,中國正準備並著眼於疫情高峰期後的日子,要防疫也要拼經濟。
當然,在現在第一波疫情正在蔓延的當下,中國目前依舊還在處於防疫的重要調整階段。
這些天,不少人感染了新冠,有些人染病後身體狀況良好,而還有一些人正遭遇了相當難受的康復時光。
感染新冠後輕症or重症 這些因素可能很關鍵
中國網絡媒體《Insight視界》,最近也剛好發表了一份,感染新冠後成為輕症患者的指南。

文章作者,將個人感染後的症狀輕重,歸結於個人的自身免疫力強弱。
畢竟,不管是對乙醯氨基酚(也就是撲熱息痛),又或者是連花清瘟,本身都不能治療新冠,只能緩解感染新冠後身體產生的不適。
真正對抗新冠病毒的,還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
人體免疫系統足夠強悍,就能更早殺死體內的病毒,從而完全康復。
反之,免疫系統不夠強,遲遲無法消滅新冠病毒,就有可能發展成重症。

張文宏也曾這麼說過,圖源:見水印
想要提高身體免疫力,以下幾種方法被認為是相當有效的。
1)減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一般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細胞都喜歡在夜晚開始工作。
然而,要是經常熬夜作息時間得不到保障,那麼免疫細胞就得不到充足時間休息,進而可能導致身體整個免疫系統崩潰。
因此,保證良好的作息,讓免疫系統有機會能夠修復自身,是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手段。

2)保證正常飲食,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人體生成疫細胞和抗體,都離不開蛋白質。一旦蛋白質攝入不足,那麼人就可能沒有足夠數量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病毒。
同時,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活力,也和維生素有較密切關係。
因此,萬一不幸感染了新冠,就要多吃點比如雞蛋,瘦肉,牛奶,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保持身體能量的足量攝入。

3)保持正常運動
感染新冠後,雖然身體有較大機率感到不適。但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有助於讓免疫細胞增加,從而提高身體免疫力。
當然,太激烈的運動也會導致體力透支,降低人體免疫力,因此,保持適度鍛鍊尤為重要!
慢跑、快走、瑜伽,哪怕是散步,量力而行就好。

4)保持心情愉悅
醫學上已經有結論,要是人體負面情緒持續,那人體就會生長出一種荷爾蒙,抑制免疫細胞的活力。
面對新冠心慌恐懼是正常的,但有可能的話,還是儘量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將新冠病毒交給免疫細胞來處理就好,自己該吃吃該喝喝不用太擔心。

5)及時接種疫苗
比起前幾種方法來說,接種疫苗才是最關鍵的一點。
人體在接種完疫苗後,免疫系統就能「認識」新冠病毒,並在第一時間針對病毒產生相應抗體。
這樣,即使出現「免疫逃逸」的現象,但萬變不離其宗,免疫系統對病毒還是有基本認知的,「對症下藥」對抗病毒速度也更快。
在感染新冠病毒的群體中,完成疫苗接種的這批人無論是重症率還是死亡率,在全球都比沒有完成疫苗接種的群體要低不少~

對於中國這輪疫情,張文宏總體上還是相當的謹慎。
雖然疫情高峰期,很大機率會在明年一月中旬到來,但張文宏卻認為,中國可能至少還需要四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從這一波疫情中走出來......

再次引用新加坡的數據,在張文宏眼中,中國和新加坡的疫情防控,有著相似之處。
不過,奧密克戎在新加坡的病死率相當低,這個數字,應該能讓不少人放寬心。
說起來,中國的防疫和新加坡有相似之處,都是從全面收緊過渡到逐步放開。(新加坡也曾想要「清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