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騙子在網購平台上佯裝成買家,騙取賣家的銀行資料,新加坡11月至今已有至少352人受騙,損失金額至少33萬5000新元(約110萬5500令吉)。
新加坡警察部隊前日發文告說,在網購平台Carousell上佯裝買家的釣魚詐騙案層出不窮。在這類詐騙案中,騙子會偽裝成買家,對受害賣家列出的商品表示興趣。騙子假裝同意購買後,會索取受害賣家的聯繫方式,包括電郵、短訊或WhatsApp信息,再發送可疑的網站連結或QR碼,誘騙受害賣家進入仿冒的網站,提供賣家網絡銀行的登錄資料、銀行卡資料或一次性密碼。直到銀行戶頭或銀行卡上出現未授權轉帳記錄,受害賣家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
警方呼籲公眾,應在網購平台上檢查買家的資料,包括帳戶認證狀態、創建日期、評分和評價,避免點擊可疑的網絡連結。
此外,文告提及, 網購平台Carousell的官方域名只有carousell.com和carousell.sg,其他如carousellpay.com、carousell.xxx.com、carousell-pay.com、carousell.pay-sg.com都是仿冒的網站。
此外,Carousell只會通過短訊發送一次性密碼,從不通過網絡連結髮送一次性密碼。相關的一次性密碼也只應在Carousell官方網站或應用程式上輸入。
Carousell用戶也應該提防索取電郵或電話號碼來獲取Carousell保障的買家。 Carousell不會通過其他網站或電郵要求付款、銀行卡資料或確認交易。若有疑問,公眾應該直接向網購平台查驗,並舉報任何可疑用戶和欺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