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對中國電動汽車(EV)實施了前所未有的關稅措施,稅率已提升至100%,同時對包括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板以及一些關鍵礦物在內的眾多中國產品徵收了25%至50%的額外關稅。

圖源:法新社
與此同時,美國大量依賴中國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這一決策背後的信號不容忽視:美國正致力於加強自身的清潔能源產業,並且傾向於將巨額的國內補貼與保護主義政策相結合,這樣的做法對美國自身利益的影響尚待觀察,但對於全球其他地區,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單邊行動: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美國的單邊行動進一步削弱了發展中國家所依賴的開放全球貿易體系。通過關閉通過低成本且數量龐大的中國進口來實現低碳轉型的路徑,美國可能會減緩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這對於經濟能力較弱的國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圖源:CNA
許多發展中國家原本期望通過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來推動其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增長戰略,但是這些發展計劃可能在美國建立國內產業和保護主義政策的決心面前受到壓制,而且可能會受到美國和歐洲市場潛在的雙重封鎖。
在面對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關鍵能源產品徵收的極高關稅時,確實存在許多潛在的擔憂。然而,在這片陰雲中,也有一些積極的發展可能被忽視。
在沒有政治可行性的情況下,美國不可能完全依賴中國的進口來實現清潔能源轉型,儘管這種做法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但它也表明美國的保護主義主要針對中國,為其他國家創造了機會。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上調可能會導致清潔能源供應鏈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和墨西哥等其他發展中國家。
然而,這種貿易流動的轉變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的投資和供應鏈中的中國零部件推動的。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有助於這些國家建立自己的國內能力,但這也取決於美國是否將其目標擴展到其他第三國公司。
發展中國家從何受益
美國的保護主義可能會引發報復,補貼可能引發反補貼,保護主義往往會產生反效果。然而,發展中國家仍有機會從中受益,但這需要一定程度的經濟智慧。
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利用廉價的中國進口產品來建立自己的清潔能源系統,從而填補投資缺口。這不僅有助於實現低碳技術轉型,還有助於滿足基本的能源需求,並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巨大健康和經濟成本。

圖源:FACEBOOK
美國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可能促使中國在其他國家投資和生產,從而促進技術和專有技術的轉讓,這將有助於發展中國家建立自己的清潔能源系統,並提高其技術水平。
然而,美國對中國的保護主義也可能引發報復,導致補貼和反補貼的產生,這可能會破壞全球貿易體系,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不利影響。
總之,儘管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和關鍵能源產品的關稅上調可能帶來一些擔憂,但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一些機會。
通過轉移的投資和技術,發展中國家可以建立自己的清潔能源系統,並減少對進口國家的依賴,但是發展中國家仍需要採取明智的經濟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貿易摩擦和保護主義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