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4年醫療費用預計增加10.67%

根據全球醫療趨勢調查,諮詢公司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指出,預計新加坡2024年的醫療費用將上漲10.67%,較今年和去年的增幅都有所增加。今年本地醫療費用的增長率為10.33%,而去年為8.44%。
這一調查結果揭示了亞太地區整體醫療保健成本的增長趨勢。亞太地區整體的平均醫療費用從2022年的7.2%升至2023年的9.9%,並預計在2024年將保持在9.9%的水平。
調查指出,影響本地醫療費用上漲的因素包括醫療旅遊、高房地產價格、人才成本上升以及擇期手術數量的增加。此外,冠病疫情後,重返工作崗位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了勞動力壓力增大,加劇了慢性疾病的發生。
另一方面,亞太地區約六成的保險公司預計未來三年醫療費用將上漲或大幅上漲,進一步凸顯了醫療費用持續高漲的風險。
調查還提到,由於運營成本上升,新加坡政府在2023年6月發布了29項常見手術和疾病的醫院收費新標準。這導致了主要領域的收費基準上漲,包括外科醫生收費上漲12.1%、麻醉師收費上漲9.9%、住院問診費上漲5.7%等。
儘管這些收費基準並非強制性規定,但它對保險公司定價具有參考價值。當前情況下,醫療通脹率預計將在2024年保持相對穩定。
韋萊韜悅亞太區團體健康與福利部戰略規劃與發展負責人廖君曉表示:「全球通脹是推動醫療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亞太地區的大多數市場,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新加坡和越南,費用上漲幅度仍然很大。」
廖君曉指出,醫療從業人員推薦過多服務、高成本的新醫療技術,以及慢性疾病增加等因素,都是導致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外部因素。
此外,調查還顯示,按索賠發生率和費用計算,在亞太地區,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仍然是增長最快的兩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