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好人如果不從政,壞人就會從政,新加坡就會毀於一旦。」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這句話,讓原本想留在銀行業的新加坡前總統陳慶炎博士,選擇投入政治、為人民服務。
陳慶炎醞釀4年的回憶錄《陳慶炎:我的政治之路》,周二(12日)在新加坡管理大學舉行推介會,主賓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者包括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等70多名嘉賓。
1978年,時任新加坡財政部長韓瑞生向李光耀舉薦陳慶炎。陳慶炎在回憶錄中憶述,他到新加坡總統府見李光耀時,原本決心婉拒從政,但李光耀的一句話讓他不忍心拒絕。李光耀數次提到:「如果好人不從政,壞人就會從政,新加坡就會毀於一旦。」
陳慶炎決定投入政治後,隔年當選三巴旺區議員,之後歷任教育部長、貿工部長、財政部長、衛生部長、國防部長和副總理。他退出政壇多年後,在2011年出任新加坡第七任總統。
對於本身曾是李光耀更屬意的接班人選,陳慶炎博士坦言,考慮過當總理,但當時他很清楚不應接下這項重任,因為他從未把自己看作是政治家。
1988年的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上,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演說中,突然臨場說吳作棟並非他心目中接班的第一人選,他屬意的其實是陳慶炎。
陳慶炎在回憶錄回述此事,當下感到非常非常吃驚,認為這種事要私下討論,而非公開說出來。早在4年前,第二代領導人已一致推舉吳作棟為領導者。李光耀曾說過,由他們來選擇新加坡總理的接班人。
陳慶炎在回憶錄中寫道:「在那以前,他從未把他的觀點強加於我們,也從未向我顯露過他更希望我接班。他一直清楚表明,誰來接替他,不由他決定。但是,我們都信任李先生的為人處世,認為他只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
至於是否考慮過當總理,陳慶炎坦承:「有的,當然。但當時我很清楚我不應該接受這項任務。顯然,這不是容易的決定,但我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
李光耀在同一場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也提到,他幾年前意識到陳慶炎不想擔任總理。
「為什麼(不想當總理)?只因為我從未把自己當作政治家。我始終認為我在(新加坡)政府的時光是為國服務,華僑銀行仍是我的本職工作。若不是李先生1979年邀我 從政,我會留在華僑銀行,並在那裡退休。」
陳慶炎是華僑銀行前主席陳振傳的侄子。身為銀行家,陳慶炎原是要受栽培成為華僑銀行的領導人。
陳慶炎的回憶錄是從他的視角出發,講述他在做決策時的深思熟慮以及事後總結出的經驗教訓,包括1979年教育制度全面改革、取消大學畢業母親子女優先入學計劃、1986年削減公積金繳交率,以及2011 年參選總統等。
陳慶炎說,他原本猶豫要不要出回憶錄,不知道誰會有興趣閱讀他的個人想法。但在冠病疫情期間,他看到新加坡不得不在試圖化解危機的同時,著眼於未來。
「我希望我們過去學到的一些經驗,至少對下一代公民是有價值的。」
《陳慶炎:我的政治之路》由陳慶炎和《海峽時報》前記者許文榮合著,海峽時報出版社出版。 平裝本和精裝本售價(不含消費稅)分別是37新元和72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