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對抗跨境霧霾的鬥爭中,新加坡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宣布,韓國被選為亞洲首個、全球兩個專門中心之一,旨在提供及時和高質量的植被火災和煙霧污染預報、觀測和信息。這一決定標誌著新加坡在提高該地區檢測跨境霧霾能力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國際認可。
可持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9月4日的東協專業氣象中心(ASMC)和世界氣象組織組織的區域論壇上表示:「新中心的成立將支持應急響應、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管理、火災管理和執法方面的決策。」 她強調,這些氣候數據將助力區域合作夥伴制定和調整氣候適應戰略。
新中心由新加坡氣象局(MSS)主辦,已於本月投入運營。它的成立是對現有東協專業氣象中心(ASMC)的補充,ASMC過去30年由馬來西亞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承辦。新中心將利用預測模型,專注於預測空氣品質和確定霧霾的蔓延範圍。

(圖:來源自網絡)
ASMC主任Koh Li-Na女士指出,新中心將把世界氣象組織的注意力帶到了東南亞,這是全球最容易受到煙霧和污染影響的地區之一。她補充說,新中心將引進其他產品和技術,幫助更好地了解霧霾的移動方向,這對於無法直接觀察的情況下處理圖像和模擬風和擴散至關重要。
科學家警告,由於氣候變化,東南亞國家到2050年可能面臨國內生產總值損失35%的風險。因此,更好地檢測和預測霧霾的移動變得尤為迫切。研究人員還表示,氣候變化不僅加劇了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霧霾問題,霧霾本身也對全球變暖產生了影響。

(圖:來源自網絡) 新中心的服務區域將覆蓋整個東南亞,與該地區的研究人員和氣象部門合作,共同應對森林和泥炭地火災風險。馬來西亞氣象局已提供該地區相關數據,而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在7月份的一份報告中將2024年跨境霧霾風險評為低,部分原因是天氣較為潮濕。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塞萊斯特·紹洛強調:「新中心將以區域為重點,增強區域層面的能力……這對於我們世界氣象組織以及全世界關注東南亞地區發生的情況都很重要。」
新加坡的這一新角色不僅展示了其在區域環境保護方面的領導力,也為全球氣候適應戰略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工具。隨著新中心的投入運營,新加坡將繼續在區域和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