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數量的增加,眾多原材料企業也紛紛在越南、泰國等國布局。如金髮科技在越南同奈省投資建設生產基地,總投資額達8000萬美元,已於2024年7月正式投產,與三星、施耐德、松下、美的等知名企業建立了廣泛合作關係;萬盛股份在泰國投資2.16億元新建生產基地,建設年產3.2萬噸磷酸酯阻燃劑項目。

圖源:檔案圖庫
中國原材料產業典型出海近況
去年,國內水泥市場延續承壓下行趨勢,全年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到20%,企業產能利用率大幅縮減。與此同時,企業出海速度加快,海外收入占比出現顯著提升。其中,海外水泥市場需求增幅明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成企業出海布局熱土。2025年海外發展依然將是水泥等原材料生產企業重要發力方向。
2024年12月,華新水泥公告稱,公司擬通過併購獲得在巴西聖保羅州擁有四座骨料工廠的標的公司控股權。這一項目若成功實施,將是中國水泥企業首次進入巴西建材市場。
就在同月,華新水泥還披露了擬通過股權併購獲得奈及利亞水泥資產的公告。公司在公告中稱,奈及利亞全國水泥企業主要有三家,市場集中度高,行業格局好。公司選擇境外優質資源為併購標的,可在國內建材行業需求下滑的局面下,進一步提升經營規模及盈利能力。
事實上,華新水泥近期頻繁海外併購的動作,僅是近年來中國水泥企業出海的縮影。2011年,海螺水泥率先從印尼正式開啟國際化征程。截至目前,公司在境外5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投資超190億元,2024年預計實現境外營業收入約75億元。

圖源:檔案圖庫
海螺水泥當前在印尼、緬甸、柬埔寨、寮國、烏茲別克等五國建成投產實體工廠多達18個,在建熟料基地1個,已在海外建成水泥產能2600萬噸,骨料產能100萬噸,另配有28MW光伏發電及4MW/10MWh儲能設施。目前公司海外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約5.6%,海外水泥產能占公司總產能比重約6%。
2024年6月,冀東水泥完成了對中非冀東建材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間接持有南非曼巴水泥有限公司51%股權,正式開啟海外發展新征程。
根據中國水泥網數據統計,2022年海外市場水泥消費量首次超過20億噸,2023年進一步增長至20.5億噸。以東南亞、中亞、非洲為代表的成長市場,迎來了中資水泥企業的投資和併購活動。
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國水泥企業已在亞歐非三大洲超過22個國家實現布局。2024年國內企業出海布局節奏明顯加快,運營熟料產能較2023年同比增長達38%。
中國原材料產業主要出海地區
近年來,中國原材料生產企業持續加快出海淘金步伐。我們分地區來看,主要出海區域包括東南亞、非洲、中東地區。
在東南亞地區,隨著中國製造企業設廠數量增加,眾多原材料企業也紛紛在越南、泰國等國布局。如金髮科技在越南同奈省投資建設生產基地,總投資額達8000萬美元,已於2024年7月正式投產,規劃總產能預計將達到60萬噸/年,與三星、施耐德、松下、美的等知名企業建立了廣泛合作關係;萬盛股份在泰國投資2.16億元新建生產基地,建設年產3.2萬噸磷酸酯阻燃劑項目。
在非洲地區,部分企業選擇在非洲進行原材料開發與生產。例如,青海麗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與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備忘錄,合作開發安哥拉的石英礦資源,用於生產冶金矽和多晶矽,進而製造太陽能電池板,該廠預計年產18萬噸冶金矽和15萬噸多晶矽,初期產能5萬噸。

圖源:法新社
在中東地區,協鑫科技選擇在沙特建設12萬噸沙特顆粒矽項目,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拓展海外市場。
而在出海的驅動因素方面,首要因素就是市場拓展需求。由於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部分原材料市場逐漸飽和,而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市場需求增長潛力巨大,為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東南亞地區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對各類原材料的需求持續增加。
在資源獲取與優化配置方面,一些企業出海是為了獲取國外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以彌補國內資源短板,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例如,湖北宜化在東南亞投資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充分利用當地的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優勢,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規避貿易壁壘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部分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原材料產品設置了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壁壘。企業通過在海外建廠或投資,實現本地化生產和銷售,可以有效規避貿易限制,降低貿易風險,如萬華化學在美國、匈牙利等地投資建設生產基地,繞開了貿易壁壘,直接服務當地及周邊市場。
中國原材料產業如何應對貿易壁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在原材料出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貿易壁壘,如何應對貿易壁壘成為中企出海的關鍵所在。中國企業只有善於規避和利用貿易政策,才能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今世界衝出重圍。
首先是如何利用WTO規則來應對成員國設置的貿易壁壘。中國企業要積極研究並利用WTO規則和爭端解決機制,當遭遇貿易壁壘時,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通過合法途徑申訴,維護自身權益。
如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針對次氯酸鈣產品出口到肯亞遭遇的技術貿易壁壘問題,將企業訴求意見反饋至湖北省市場監管局,並報送至市場監管總局國際合作司,國際司約談肯亞大使館商務參贊並把關注意見提交至WTO肯亞方。

圖源:法新社
其次中國企業應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中國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爭取在國際標準中融入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中國在國際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從源頭上減少貿易壁壘的產生。如在中藥材領域,全國政協委員賈正蘭建議加快與國際標準對接,健全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推動中藥材國際認證,爭取在東南亞等地區實現中藥材的互認互通。
另外,調整貿易策略,開展第三國轉口貿易也十分重要。當目標市場對中國原材料產品設置高額關稅或其他貿易壁壘時,企業可以選擇將產品先出口到與目標市場有良好貿易關係且貿易壁壘較低的第三國,在當地進行簡單加工、包裝或直接轉運後,再出口到目標市場,從而規避原產地稅制和高額關稅。例如,中國鋁擠壓材生產商選擇泰國作為轉口國,成功規避了哥倫比亞的反傾銷調查。
在實施本土化戰略上,中國企業應在目標市場國家投資建廠、設立生產基地或與當地企業合作生產,實現原材料的本地化生產和銷售,不僅可以規避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壁壘,還能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如一些中國鋼鐵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繞開了貿易壁壘,直接服務當地及周邊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應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加強與政府、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溝通與合作,共同應對貿易壁壘。政府部門可以提供政策支持、信息諮詢和法律援助;行業協會可以組織企業開展自律管理、技術交流和聯合應訴等活動;商會可以為企業搭建國際合作平台,拓展市場渠道。如湖北省市場監管局積極聯合海關、商務等部門,加強全省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統籌和協調工作,聯合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應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