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就讀碩士,學會主動掌握自己研究進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為指導教授通常要看到一定的學術研究成果才會點頭讓學生畢業,能不能畢業和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畢業完全取決於學生本身掌握進度的能力。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里落實並累積研究進度呢?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誌Times Higher Educations跟大家分享7招:
1.To do or not to do
把每天的待辦事項寫下來
To-do list永遠都是幫助自己管理進度的好朋友,而且把每天該做的事情列出來後,就可以進一步調配比重,達到平衡。
2.Back it up
備份研究資料
這看似很簡單也很基本,但是試問一下自己,已經多久沒有備份自己的重要檔案了呢?面對研究論文這種決定畢業與否的重要資料,不但要定期備份,還要多備份在不同的地方,以策安全。

3.A word a day
每天學一個新的單詞
這點對國際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學術世界無遠邊屆,多了解常見的學術用詞,不但幫助加快閱讀期刊文章的速度,也可以幫助論文寫作更有深度。
4.Show
向其他人展示目前的研究進度
不要等到研究到尾聲後才和研究室同學或老師分享自己在做的東西。三不五時就和他人聊聊目前的進度,或許可以從他們身上得到很有用的資訊,幫助自己一眼看穿研究盲點呢!
5.Tell
交換對他人研究的看法
這不但可以幫助和別人建立連結,而且了解別人的研究並給與評論,對自己也是非常好的學術訓練。

6.Keep it together
整合所有的研究資料
把隨手寫下的筆記和相關的學術期刊文章放在一起,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將每一個研究資料片段好好組合起來,就不會遺失或忘記這些微小的片段了。
7.Surround yourself with intellectuals
和學術界人士混在一起
除了常接觸到的教授和同學外,多多參加研討會和書報討論。有時候可以從客座講師身上學到不少東西,而且這也是建立人脈的重要時刻,有時候機會就是這麼聊出來的呢!

想去新加坡讀碩士?
首先,你得明白新加坡碩士的特點。
POINT I
——入學考試
沒有統一的入學考試。學生每年有兩次入學機會,分別在1月和7月,只需憑大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即可申請入學。
當然,各招生學校也會有相應的考核機制,而且對來自不同國家的申請者會有不同的要求。
POINT II
——種類
一種是By Research(研究型),一種是By Coursework(授課型)。
研究型碩士其實就是進入導師的項目進行輔助研究,最後除了要修滿學分之外,還要寫出論文並且通過答辯才能畢業;
授課型碩士就是修讀一定數目的課程與學分,按要求通過考試和論文即可畢業。大多數的自費碩士都是授課型。

研究型碩士是有獎學金的,且學費相對來說比較便宜。而授課型碩士是沒有獎學金的,只有助學金。
但是新加坡有提供Service Obligation Scheme,所謂的憑證服務計劃,但就是要和新加坡政府簽一個合約,畢業後要給新加坡工作一定的年限。
POINT III
——招生人數
研究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少,一般有獎學金,而且免學費,但比較難申請;授課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數多,容易申請到,但學費和生活費等全部自負。
授課型碩士研究生的學制一般為一年到一年半,取決於不同的專業;研究型碩士的學制基本上是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