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進入了上個月衛生部長王乙康所預言的,「日增200例都是常態」的局面。
對於這樣的局面,有網友清楚明了表示:
「就算是我已經接種了疫苗,但這不意味著我就願意感染病毒啊!」

但是,從前晚當局的表態以及一波新政來看。
我們要學會習慣。
新加坡當局:暫不會收緊或放寬措施 將不再注重無關聯病例
前天晚上,新加坡抗疫小組召開記者會。

他們主要講了以下幾個重點:
1)除非醫院不能負荷,不然不會再收緊措施
2)新加坡會堅定走向開放
3)病例文告將不再注重無關聯人數,但會披露感染群詳情
4)其他相關新措施 咱們分別來進一步了解下當局所要表達的意思。
第一點:除非醫院不能負荷,不然不會再收緊措施 這意味著,我們將在接下來可能是一到兩個月內都會處於現階段措施下,比如打完疫苗的5人堂食,活動允許1000人參加。

來源:moh | 現階段措施
按照目前的感染情況,不再收緊措施意味著病例人數也會越來越多。
前天,黃循財部長有特別解釋:如果是過去,新加坡碰到這種病例激增情況,會收緊措施來控制。
但現在不一樣了。
防疫策略已經是共存,並且本地的疫苗完全接種率已經超過80%。
「經評估以後認為沒有必要實施嚴格限制措施。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收緊。」

來源:mothership
這個萬不得已,指的就是醫院衛生條件超負荷的時候,比如病房不夠用。
很顯然,目前新加坡的病房是夠住的。
麥錫威副教授解釋,雖然過去一兩周本地的病例激增,但是重症病患人數並沒有相應出現激增情況。
尤其是加護病房ICU的入住率算穩定。上周6到7人,這周維持在5人,從21日以後沒有新冠患者轉入ICU。
早前公布的,新加坡的ICU病床預計有1000個位置。

所以從上述信息來看,當局沒有選擇進一步放寬,或者進一步收緊。這樣做背後的原因可能是:
重症人數少,所以不用收緊。但病例人數激增,也不敢太過放飛。
這種狀態,可以用一個詞總結:觀望。
第二點:新加坡會堅定走向開放
不再收緊措施,那麼新加坡就只能朝著開放這條路走下去。

原本,抗疫小組的人是打算在9月初,只要疫情受控,以及疫苗接種率達到80%,就要進入「過渡期A」。
當局雖然沒有官宣。
但衛生部長王乙康表態:「我們其實在自己所設定的道路上前進。」
比如邊境現在正在「以各種方式開放」。

統計現在有9個方式
包括疫苗接種者通道、綠色通道、准證通道 商務通道等
比如原本的ATP航空通行證,還有接下來跟德國、汶萊的已接種疫苗者通道(VTL)。
據統計,截止到9月1日,新加坡民航局已經批准外國遊客的已接種疫苗通行證。
其中,735個德國遊客,20個汶萊遊客。
德國遊客中,301個是短期探訪,434個是長期探訪。
德國的情況不用多說了,他們現在正在經歷第4輪疫情,過去7天平均日增10077例。

這些德國汶萊遊客,最快下周三、周四就會抵達新加坡。
另外,一樣開放疫苗接種者通道。申請來新加坡的德國遊客竟然是汶萊遊客的36倍。
汶萊自從疫情出現以後就很謹慎,過去一年多里基本上處於封鎖狀態,疫情高風險的拒之門外。

汶萊近期也出現新一波疫情
過去7天平均日增173,跟新加坡差不多 而他們首批就只有20人,可能也有出於對新加坡疫情的擔心。
而德國更別提了,他們日增上萬,而新加坡目前日增上百,對於德國遊客來說,新加坡比德國安全。
第三點:病例文告將不再注重無關聯人數,但會披露感染群詳情
要解釋這一點,大家得了解下新加坡的病例人數情況。
8月24日以後,本地日增病例就開始破百,昨天開始破200。
但,病例變多不是最要命的。
從下表可以明顯看出,本地通過隔離後確診的人數、以及通過主動檢測發現的病例人數正在減少。
相反,無關聯病例越來越多。

這個趨勢有2點可能:
當局已經逐步放慢了主動追蹤病例的步伐
病例人數太多,無關聯激增,人手忙不過來,追蹤不過來
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是這樣解釋的:
因為確診病例現在變多,想要在短時間內找出病例之間的關聯,每天報告,這是越來越困難的。
從前追蹤病例,是為了清零。
而現在不再為了清零,且接種率夠了,那麼追蹤無關聯病例就顯得多餘。

來源:CNN
當局現在是反覆強調:「無關聯病例人數不再那麼重要,不用擔心」。
也就是說,大家接下來可以不用關心無關聯到底有多少了,因為衛生部報告也可能不會再細數了。
另一方面,當局會選擇公布感染群的情況。
但是怎麼個細節公布法,前晚沒有說。
第四點:其他新措施:自己日常做檢測、在家看病等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一下,可能會變成接下來新加坡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
1)經常、定期自己做檢測。
最明顯的變化是當局現在鼓勵不管有沒有打過疫苗,大家都要經常進行自助新冠檢測。
用抗疫小組黃循財部長的話來說就是:這是「每個人都應盡的社會責任」。

而且自助檢測這個事情,將變成新常態下的重點。 黃部長已經表態:新加坡接下來要變成一個「檢測國」,檢測在新加坡將變成日常。
原本,當局是規定特定行業或者高風險行業要進行定期自檢,比如幼兒園職員、一線工作人員、海事人員等等。

但現在,普通的市民,「每一個人,不管有沒有接種疫苗,都要盡社會責任,經常自我檢測。」
為了讓新加坡變成一個檢測國。
前天當局公布20個地點可以進行付費檢測。10月1日起開始投入使用

制表:8視界
再加上早前給本地每個家庭發放6個自助抗原快速檢測儀。
相當於,檢測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民眾自己。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新加坡目前物價正在漲的現在,如果要頻繁定期進行新冠檢測。
那每個月得多花多少錢?
市面上的自助檢測儀的價格,一個售價10新幣到13新幣。

而到診所去做抗原檢測/活動前24小時內的檢測,一次差不多28新幣

定期檢測就算一個月2次。
自助檢測儀一個月花費20到26新幣。
診所檢測一個月花費56新幣。
2)開始在家養病計劃
這一周是新加坡開始推行「新冠患者在家自愈」的第一周,據統計大概有50參加計劃。
看情況如果這個計劃可行,那麼接下來會加以推廣。

3)兩大人群開打第三劑疫苗
最新規定,新加坡接下來會首先給兩大人群開打追加劑:
年齡在60歲以上,已經打完2針疫苗6到9個月
如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患以及接受洗腎的末期腎病患者等中度到嚴重免疫缺陷者,打完第2針過了兩個月
也就是說,在今年3月就完成疫苗接種的高齡人群,現在就可以開始繼續開打第三劑。

模式跟之前疫苗開打那時一樣。
衛生部會陸續給符合條件的老人發邀請簡訊。
至於追打的第三劑是什麼疫苗,據透露很大可能還是mRNA疫苗,即輝瑞或者莫德納。
以上就是前晚新加坡抗疫小組召開記者會所講的內容。

自助新冠檢測儀 新加坡要跟病毒共存。
這個事情經過了一兩個月的潛移默化地宣傳以後,大家其實已經多少接受了這個事實。
但,真正這一刻要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