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為商標擁有權與前合伙人起糾紛,「怡保德記炒粉」第三代傳人指控,前合伙人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用「德記仔」註冊商標。前合伙人聲稱,「德記」代表的是馬來西亞的味道,不是家族生意。
「怡保德記炒粉」第三代攤主趙國榮(38歲)透露,「怡保德記炒粉」這個招牌是在1963年,由他爺爺和父親在馬來西亞創立的,自己的廚藝也是他13歲起到店裡幫忙而積累。
他說,「怡保德記炒粉」的商標是2014年在馬來西亞註冊,生意來到新加坡後加了「仔」字,是為了凸顯他第三代傳人的身份。
趙國榮說向《聯合早報》申訴,本身欲申請上述商標時,卻被新加坡知識產權署拒絕,始知前合伙人凌嘉澄(39歲)將上述商標註冊本身名下。
趙國榮透露,他和凌嘉認識10多年,兩人是2020年底在新加坡惹蘭勿剎福士路開設「怡保德記仔炒粉」檔口。
他稱,他和凌嘉澄因為意見分歧,合作不到半年就拆夥,從此不相往來。

趙國榮說,「怡保德記炒粉」是由他的爺爺和父親在馬來西亞創立。 (取自面子書)
「拆夥後,我繼續在福士路經營「怡保德記仔炒粉』,而且擴充營業,至今開了3個攤位。2022年年初,我決定註冊商標,申請卻被新加坡知識產權署拒絕,這才得知凌嘉澄在拆夥後已將商標註冊在自己名下。」
趙國榮稱,「怡保德記仔炒粉」的商標被凌嘉澄捷足先登後,他的3個攤位的商標已用回「怡保德記炒粉」。
他表示,凌嘉澄向自己學得廚藝,如今連「德記」這個商標也拿走,讓他感覺不甘心,因此正與律師探討能否通過法律途徑,要凌嘉澄撤銷商標。
針對趙國榮的指控,凌嘉澄受訪時表示,他的廚藝並非向趙國榮學得,而是他請飲食業界的朋友傳授的。
他稱,趙國榮當年堅持要用自己的名字註冊攤位,但趙國榮當時持工作準證。在新加坡的條例下,持工作準證者是不允許用自己的名字註冊攤位的。
「他(趙國榮)後來要求我分更多股份給他,我有意和他協商,但他最後還是決定拆夥。」
凌嘉澄也說,馬來西亞有不少以「德記」為名的店面,「德記」代表的是馬來西亞的味道,不是家族生意。
「我沒偷沒搶,只是希望憑實力做出一番成績。」
贏必勝法律事務所的律師陳道榮受訪時說,根據新加坡商標法令,趙國榮可以在「怡保德記仔炒粉」商標註冊批准後的5年內,提出撤銷有關申請,但趙國榮必須證明,在凌嘉澄註冊商標前,「怡保德記仔炒粉」在新加坡已經建立一定的知名度,以及凌嘉澄註冊商標後會如何影響他的生意。
他提醒,業者若要到另一個國家經營生意,都應向當地的相關機構申請註冊商標,以保障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