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對新加坡的精英教育感興趣。

什麼是精英教育呢?
新加坡的學生從小要經歷多次分流制度,學校會根據學生的成績,將孩子分為不同的班級,學習難度不同的知識,以此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新加坡第一次全國性的分流是在小學三年級,分初試和複試兩場。初試的內容涵蓋了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內容,這一關主要考察的是孩子是否已經打牢了英文和數學的基礎,差不會有10%的學生可以從此輪中獲勝進入下一輪。第二輪競爭更為激烈一些,考的是英文、數學和能力測試。考試的內容涉及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內容,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這一輪篩選下來,只有1%的學生會被分到「名校」就讀高才班(gift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GEP。
前幾天就又到了新加坡的小三家長們焦急等待「黃色信封」的日子,沒錯,10月5日正是小學高才班(GEP)第一輪放榜的日子,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高才班」就像是一張名校入場券,很難有家長能逃得過它的誘惑。不過這也正常,每個家長對孩子肯定會有一些積極的期盼,但也有的家長對孩子進入高才班過於執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在小一就會給孩子報名各種針對性的補習班。甚至最初的時候,也有不少抱怨的聲音:為什麼要有高才班的存在?孩子們為什麼要去接受這樣不公平的教育機會?

● 高才教育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新加坡的這個高才班也可以說是一種資優教育。家長們需要清楚的是它並不是針對普通兒童的,而是為那些智力上有天賦的兒童所設立的。
你知道嗎?在香港甚至有教育機構會把特殊教育和資優教育放在一類。關於特殊教育,你是不是會想到那些有自閉症或者學習障礙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沒錯就是這個。因為很多高智商的人,其實在性格和心理上會有一些與普通孩子眾不同的特質,這些會讓他們的高智商優勢蒙塵,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有的甚至最後只能在社會上扮演一些「默默無聞」的角色,這樣的「低成就」,無論是對於他們個人還是對於社會來說,都是一種損失。

孩子們需要資優教育創造機會來體現自身的價值,社會也需要資優教育來尋找可以帶領我們成長、進步的人群。
那什麼是資優兒童呢?1972年時美國當時的教育部長馬蘭做過這樣的定義:資優兒童就是那些經過鑑定,具有卓越的能力,經過特殊的教育引導後,能達到高成就並貢獻社會的人。其中特殊的教育引導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資優教育的目的是同時著力於「個人發展」和「為社會做貢獻」這兩方面的。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培養這些孩子的潛能,它們很可能會退化甚至消失...
新加坡的資優教育存在的價值就是發現並激發這些孩子的天賦,讓他們實現自身的價值,並貢獻社會。有的資優生並非全才,雖然他們多數表現為思考、反應能力很好、學得快,這些孩子非常需要高才班的因材施教模式,來對他們的天賦進行最大程度的發掘。所以這些智力上有天賦的孩子需要和普通孩子區分開來,根據他們的特質去接受不同的教育。

● 天才只是少數,接受孩子的「平庸」,每個孩子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
每個家長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高才班,但是現實也很殘酷,天才只是少數,真正高智商的人只占人群的1%-5%左右。
像開頭我們提到的從小一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班的情況,家長們最後遇到的結果可能有好有壞,那些沒有得到自己預期結果的家長們也需要學會去接受自己孩子其實並不是天才的事實。

家長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引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強化他的優勢。
● 有高智商天賦的孩子一定能進高才班嗎?
並不是,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低成就資優生」的例子。不適當的自我認知,學校和家庭對他們心理上的忽略,都是促成他們「低成就」的原因。
資優生就等於成績好,思想品德好?No,no,no!相反,所謂的資優生,其實說的是學生資質優秀,具有發展成為優秀學生的很大可能。很多資優生喜歡不斷追求真理、不受外界拘束、常常獨立思考以及對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心,在課堂上,他可能是老師眼裡不按常理出牌的「問題生」,如果孩子的一些行為,父母和老師沒能正確管教,他們就可能產生自我懷疑等情緒問題。長期沒得到情緒上的關注或情意教育,孩子成長過程中慢慢就發展成了「低成就資優生」。
所以關注資優生的心理尤為重要!
在教育上,因材施教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最適合的教育方式,這也是最理想的狀態。好在世界各地,包括新加坡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嘗試,在對教育方式的不斷探討和改善中,每個學生都會擁有成才的機會。

新加坡都有哪些學校開設GEP班?
在新加坡將近200所小學裡,開設GEP班的,只有區區9所!分別是:
1.英華學校 男校,諾維娜
2.公教學校男校,碧山
3.恆力小學 混合校,武吉知馬
4.南華小學 混合校,金文泰
5.南洋小學 混合校,武吉知馬

6.萊佛士女子小學 女校,武吉知馬
7.樂賽學校 混合校,實龍崗
8.聖希爾達小學 混合校,淡濱尼

9.道南學校 混合校,馬林百列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希望對我們的家長和孩子們都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