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疫苗接種工作的持續推進以及「疫苗護照」消息的到來,疫苗的相關話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前,對於疫苗的生產國問題,李顯龍總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苗不分國籍,沒有任何依據憑生產國就斷言中國疫苗必定好或不好。他還表示,中國有非常優秀的科學家、生物醫藥和疫苗研究人員,相信他們有能力生產好的疫苗。

(點擊以上,閱讀原文)
而就在昨天(3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針對李顯龍總理的表態進行了回應。發言人稱,疫苗是抗擊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應當服務全世界、造福全人類。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中方將繼續同各方一道,反對搞疫苗民族主義,不接受製造「免疫鴻溝」,努力推進疫苗在全球範圍內的公平分配,攜手各國共同戰勝疫情。

(圖源: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官網)
中國外交部的這一表態,一方面表明了中方對於抗擊疫情、助力戰役的堅定決心,另一方面也是對於李顯龍總理表態的呼應。中新雙方一致認為,將疫苗與生產國聯繫起來的行為並不可取,應將疫苗的有效性作為判斷優劣的首要因素。而李總理此前的表態也肯定了中方在助力全球抗疫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事實上,疫情爆發後,中國在疫苗的研發生產、接種以及國際合作過程中始終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發生產方面,在各國疫苗研發之初,中國就處於第一梯隊,多種疫苗率先進入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國藥集團公布數據稱,疫苗針對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護效力為79.34%。接種方面,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宣布其獲批上市,到如今中國多地開始有序為民眾接種本土生產的疫苗,中國用實際行動有力回擊了一些西方國家的抹黑和質疑。國際合作方面,此前,中國宣布加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向世界莊重承諾推動新冠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此外,中國與多國簽署了疫苗生產協議,可以通過出口疫苗原材料的方式,幫助一些國家自行生產疫苗,多國政要也紛紛帶頭接種疫苗,對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投下了信任的一票。

自去年12月起,新加坡政府開始啟動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工作,而中國國務院兼外交部長王毅近日也指出,中國將推出「春苗行動」,積極協助和爭取為海外同胞接種疫苗,此外還將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便於安全有序的人員來往,這一切都在證明著中新兩國在抗擊疫情、造福人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雖然海外僑胞在疫情之下不免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我們相信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疫情之於人的影響會隨著疫苗接種工作的持續推進而逐漸降低。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新加坡的疫情較此前已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日常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可鬆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