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七夕乞巧嘉年華落下帷幕 吸引約1萬人參加

本地首屆七夕乞巧嘉年華將在周末落下帷幕。至今吸引約1萬人參加。主辦方同受益人和志工合作,用470多隻喜鵲玩偶構成另類的鵲橋,成功載入新加坡記錄大全。
七夕乞巧嘉年華在牛車水史密斯街舉行,上午就聚集眾多訪客熱鬧不已。有的觀賞口琴演出,也有家長和孩子報名參加鉤織工作坊,親手製作喜鵲玩偶。
受訪者說:「剛好有這個七夕活動所以想讓她接觸一下,而且有這個很可愛的喜鵲可以一起做。」
另一名受訪者說:「想要知道多一點關於七夕節的來源,喜鵲的由來,順便做一個給家人祝福他們心想事成。」
七夕乞巧習俗包括展示精緻的手工藝作品,以求願望更早實現。這些喜鵲玩偶能讓訪客將心愿寫在標籤上,或是將秘密願望寫在紙條藏入喜鵲玩偶中。
由受益人和志工共同編織而成的470多隻喜鵲玩偶,構建出的這個非一般的鵲橋,成功獲得新加坡記錄大全認證。
七夕乞巧嘉年華策劃人黃鈺清說:「喜鵲就象徵了成人之美,讓我們的美夢可以成真。那其實我們要重新把這個七夕節帶回新加坡的話,我們就希望有群體的力量可以把這個節日重新再復興。」
華社聯絡組代表、西北區市長任梓銘說:「把我們之前的文化讓它現代化,其實讓我們很多年長者可以回顧他童年的回憶,也讓年輕一輩的國人了解一下我們新加坡南洋華族文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