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選舉分析:行動黨關聯候選人若「實力太強」 其他人或「難以招架」

新加坡上一次舉行總統選舉是在2011年。(左至右)該屆候選人陳清木醫生、陳如斯、陳慶炎和陳欽亮參與新傳媒節目錄製。(圖:TODAY)
隨著哈莉瑪總統不尋求連任,有意競選的人士可能會等待與人民行動黨有關聯的候選人先出現,然後再決定是否要參選。
由於來屆的總統選舉開放給各族的候選人,符合參選資格的人數相對多,因此被看作是一場公開選舉。
受訪政治觀察家向新傳媒英文網站TODAY表示,被視為同人民行動黨有關聯的候選人一出現,就會令一些有意參選的人士望而卻步。
要是出現與人民行動黨有聯繫的候選人和非人民行動黨候選人之間的對決,觀察家估計,這將會是一場激烈競爭。
來自私人企業界候選人或具優勢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說,根據新加坡法律,各政黨不能支持總統候選人,除非他們得到候選人的書面許可。
不過,在過去的選舉中,一些後來成為新加坡國家元首的候選人,即使沒有獲得執政黨的認可,與行動黨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陳副教授說,來自公共領域的合格候選人如果碰上一個看似與行動黨有關聯的人,可能會覺得"難以招架"。
但他認為,與行動黨掛鉤的候選人相比,來自私人企業界的候選人覺得他們具有優勢。
「事實上,後者(與行動黨沒有關係的候選人)可能會拉高他們的勝算,因為他們會被視為更獨立於政府。」
與行動黨有關聯候選人若「實力太強」其他人或卻步
不過,本地商業諮詢公司Solaris Strategies 高級國際事務分析師慕斯達法·伊祖丁(Mustafa Izzuddin)博士認為,如果與行動黨有關聯的候選人「實力太強」 ,可能會讓來自公共和私人領域的潛在候選人卻步。
慕斯達法表示,有興趣參選總統的合格候選人,或許已經開始思考他們的競選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地推行這個策略。
「不過,這些候選人很可能要等到是否有某個候選人得到行動黨的暗示或明示支持後,才會公開確認他們的參選意願。」
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在提名日當天,不能是某一政黨的成員。
而且,根據總統選舉法令,政黨也不得參與候選人的競選活動,除非獲得候選人的書面明確授權。
來屆總統選舉被視為第四代領導班子"風向標"
諮詢公司BowerGroupAsia新加坡董事經理Nydia Ngiow指出,來屆的總統選舉將被視為副總理黃循財領導的第四代領導班子的"風向標"。
因此,如果行動黨公開所屬意的候選人,讓公眾對它的選擇產生信心,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許林珠博士則認為,有意競選的人士若等待同執政黨掛鉤的候選人出現後才宣布參選,他將流失展開競選活動的時間。
相反的,民選總統候選人更應該重視選民的訴求,並清楚了解自己所具備的素質、背景和履歷來爭取選票。
公開選舉意味著什麼?
許林珠博士認為,由於上屆大選保留給馬來人參選,因此若有符合資格的馬來候選人有意參選來屆選舉,選民可能不會投他們一票。
「因為選民會認為,上一屆已經由馬來族擔任總統了;如果這一屆有馬來人願意參選的話,這不止令人非常驚訝,也說明這是個完善的選舉制度。」
來屆選舉會否出現無競爭對手的局面,政治觀察家坦言,很難說。
但,大部分觀察家認為,若出現同人民行動黨有聯繫的候選人和非人民行動黨的候選人對決的局面,競爭會更激烈。就如穆斯塔法形容,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就是一場「建制派」 和「非建制派」之間的對決。
他補充,另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選民投下抗議票,這可能對非建制派候選人有利。不過,如果出現多名非建制派候選人,抗議票也可能會被分散。
如果沒有人有意參選,南洋理工大學政治分析師Felix Tan 博士認為,他相信行動黨能夠說服具資格的人參選。
不過,他不認為實力強大的候選人,不管是否獲得行動黨的支持與否,會讓其他人卻步。「畢竟,在投票結果出爐之前,這場選戰永遠是未知數。」
哈莉瑪總統的六年任期即將在今年9月13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