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消費稅制度是公平和累進的,不會傷害社會最底層者。政府通過消費稅補助券計劃,和為獲公共津貼的醫療和教育服務承擔消費稅,讓最底層10%的家庭實際上無需支付任何消費稅。
若以整個稅務制度來看,最底層20%的家庭每繳一元稅,可獲約四元福利。中等收入家庭(介於41至60百分位)每繳一元稅,可獲約兩元福利。至於最頂層20%的家庭,他們每繳一元稅,只能獲三角錢的福利。
財政部長黃循財昨天(3月2日)總結新財年政府財政政策辯論時重申這些數據。他說:「工人黨和新加坡前進黨都反對上調消費稅,稱抵消消費稅衝擊的措施是暫時的,而消費稅是累退稅,會對窮人造成不成正比的影響。但是,這種誤導性的說法再次忽略了我們在新加坡實施消費稅的方式。」
黃循財強調,政府通過消費稅補助券計劃,以及不對醫療與教育服務徵收消費稅,確保消費稅對不同階層的影響不同,即有財力者須付更多消費稅,低收入者受影響則最小。
目前,我國最底層10%的家庭實際上不付任何消費稅,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費稅實際稅率也遠低於7%。
即使消費稅之後上調到9%,由於有加強版消費稅補助券的幫助,低收入家庭的消費稅實際稅率也不會有變化。
工人黨盛港集選區議員何廷儒星期一(2月28日)參與辯論時也建議,免徵一些必需品的消費稅,如食品和託兒服務等,來進一步減輕低收入群體的負擔。
對此,黃循財說,這個做法除了行政成本高、執行起來麻煩,更重要的是,政府探討後發現,免徵必需品消費稅更有利於較富裕者,因為他們消費得較多,不僅是在奢侈品上,也包括基本必需品。
例如,如果政府在生食、熟食、電信服務和水電這四個項目免徵消費稅,預計將損失約12億元稅收,但只有其中1億5000萬元或15%將惠及底層20%的居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