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1日訊)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強調,新加坡政府與新加坡報業控股各編輯室的關係,不會因報業控股將媒體業務轉移至可接受政府注資的公共擔保有限公司(簡稱CLG)而受影響,編輯和記者以新加坡的視角,客觀報道新聞和多元觀點的責任不變。
他說,新加坡媒體必須遵循《報章與印刷館法》的框架,但卻是獨立運作。新聞從業員全面、客觀地報道和分析新聞,既不抑制負面消息,也不提倡單一的意識形態觀點,而是以新加坡的利益為重。
「(新加坡)政府和媒體不會在每個課題和事件上看法一致,但這是必然的……(新加坡)政府也指望CLG在擬議的重組後,繼續這麼運作。」
易華仁昨日在國會就新加坡政府支持報業控股的重組媒體業務計劃,發表部長聲明。
他說,新加坡政府充分意識到,高素質、可信,並且能夠理解國家利益和局限的全國媒體,對新加坡至關重要,新加坡新聞媒體因此必須是新加坡人可信賴的機構才對國家有利。
他將報業控股此次媒體業務重組形容為新加坡新聞媒體發展進程的分水嶺,帶領新媒體機構前行的,將是曾主掌多個部門的前內閣部長許文遠。
易華仁說,報業控股管理股股東將成為媒體業務重組所成立的擔保有限公司的創始成員,管理股股東同意由許文遠出任主席,許文遠也已答應接受這項重任。
「新成立的CLG在脫離報業控股後,將不再受制於上市公司的股東壓力,但新機構須尋找新的資金來源來支持它所要建立的高素質團隊和新聞服務,資金來源包括廣告和訂閱收入,也可尋求政府和私人資金支持等。」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圖取自網絡)
他透露,新加坡政府已準備在數碼創新和能力開發等領域為CLG提供資金。
另外,易華仁在答覆武吉班讓區議員連榮華的提問時說,新加坡政府支持這項媒體業務重組的主要考量,是如何確保優質、專業、可靠的新聞媒體能繼續在新加坡取得長期發展。CLG將在成立後制定詳細的業務計劃,新加坡政府的撥款也將以此為依據。
至於新加坡政府是否考慮按上市的報業控股的現行結構為其媒體業務注資,易華仁說,此舉固然也是個方案,但必引來許多質疑。
「(新加坡)政府如果為這家上市公司的媒體業務注入一筆資金,這家公司過後獲得盈利並向股東派發股息,便會有人質疑,公司向股東派發的營收是不是由納稅人資助的?」
新聞背景:
新加坡報業控股宣布重組媒體業務,將它轉入新成立的全資子公司SPH Media,再讓這家子公司脫離,交由一個公共擔保有限公司成立的非盈利機構管理。
一旦決議得到股東批准,將意味著媒體業務將下市,報業控股也不再是媒體公司。重組媒體業務的計劃,預料最快今年第四季完成。
作為啟動資產和資金,報業控股將為SPH Media注入8000萬新元(約2億4000萬令吉)現金與總值3000萬新元(約9000萬令吉)的新加坡報業控股股票及新加坡報業控股房地產投資信託單位。
注入SPH Media的也包括位於大巴窯的報業中心和裕廊的印刷中心、媒體業務擁有的所有智慧財產權與科技資產,以及集團在AsiaOne、DC Frontiers、梯媒創文(Target Media)和「新加坡媒體廣告交易平台」(Singapore Media Exchange,簡稱S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