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iStock
人不可貌相,食物也一樣。不好看的食物,不代表它不好吃……
從事餐飲業30多年的蔡雅茲,先後在西餐館、食閣等餐飲場所工作,也曾經提供自助餐服務。這段期間,她看過不少食物浪費的現象。
「這幾年,我們都活在疫情當中,很多人也因此失去工作和收入。如果能省下所浪費的食物,不但能夠保護環境,還能幫助貧窮家庭填飽肚子。」
她就曾見到有顧客因為牛肉熟度拿捏不當、不符合自己口味,而將整盤牛排丟掉的情況。
本地食物浪費量 寫五年新高

示意圖:iStock
國家環境局的數據顯示,去年本地所浪費的食物占了垃圾總量的12%,相等於81萬7000噸左右,這個數目可填滿6萬輛雙層巴士,也是五年新高。
然而,在這些被浪費的食物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買得太多,抑或對食材和保存方法不熟悉,甚至只是賣相不好,結果就被丟棄。

蔡雅茲。圖:李德承
為了拯救這些「多餘食材」(surplus food),本地餐飲平台Just Dabao同大約400家餐飲業者合作,幫助商家以較低的價格,把那些利用多餘食材製作的食物賣給消費者。
作為公司的業務拓展人員,蔡雅茲表示,消費者通過這個平台點餐,一個月內平均可以省下大約350元。
她舉例,一家商家所售賣的有機麵包,原價是8元,但是用戶在該平台只需4元就買得到;至於在市區享用午餐,一般需要花費10元,但通過平台訂購的話,可以節省50%。若以一個月來計算,用戶就能省下相當可觀的餐費。
「我們希望幫助店家減少多餘食材,藉此降低營運成本。我寧願消費者付出低價享用最好的食物,好過給垃圾桶『吃』。」
餐館適量採購 存好多餘食材

碰到有多餘蔬菜時,餐館就會根據類別收藏在不同的容器里。容器外會貼上標籤和註明採購日期。圖:李德承
位於直落亞逸的健康飲食餐館Genius Central就參與了這個平台。餐館總經理莎荷指出,他們的菜式以蔬菜為主;由於蔬菜容易腐爛,他們採取每天訂購的方式,儘量不過度儲存。
不過,碰到有多餘蔬菜時,餐館就會根據類別收藏在不同的容器里。容器外會貼上標籤和註明採購日期,而上下兩層都放廚房紙巾,以吸收蔬菜的水分,避免它們加速腐爛。
用多餘食材烹煮美食 公眾能否接受?

用多餘食材準備的美食。圖:李德承
對於使用多餘食材製作的美食,受訪公眾反應不一。
學生方喜盈說,多餘食材也能安全食用,即便賣相不怎麼好也會吃。「就算食物保存超過一天,並不代表它就沒有營養。」
不過,對上班族吳思佩而言,未必所有的多餘食材都能吃。「如果是麵包的話,就算收著一整晚也沒有問題,但如果是煮熟後的馬鈴薯留到隔天才吃,就會覺得不新鮮。」
對此,莎荷強調,只要收藏妥當,多餘食材絕對能夠食用,並非一些人所想的,全都得丟進垃圾桶。
減少食物浪費 你我都能做到

本地食物拯救組織Divert For 2nd Life(D2L)的義工在拯救食物後,拍下照片上傳到應用程式goodhood。(視頻截圖)
除了Just Dabao,本地還有不少組織也加入拯救食物的行列。慈善機構「食物銀行」 (Food Bank Singapore)就向公眾和商家募集那些可以儲存、還沒過期的食品,比如米、快熟面、罐頭、餅乾,再通過義工分發給慈善單位。
另一個組織Divert for 2nd Life(D2L),每天會向夥伴商家收集多餘的食物再進行分發。《8視界新聞網》曾報道,該組織每個月可以拯救約13噸的食物,足以喂飽約6000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