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東協都是全球範圍內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且互為彼此重要的貿易夥伴,雙方經貿聯繫自2000年以來都十分緊密。2002年11月,中國與東協簽署《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啟動了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CAFTA)的談判和建設,雙邊經貿進入了「快車道」。2003年10月,中國與東協國家簽署《中國—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更是成為了雙方經貿合作「黃金十年」的起點。2010年1月,CAFTA正式建成,成為了中國與其他國家所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在此期間,中國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四大外資來源地,而東協也成為了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地。近幾年,中國與東協更是不斷夯實和深化雙邊合作。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印尼時,首次提出「願與東協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了東協國家的積極響應;2015年11月,中國與東協正式簽訂CAFTA升級版議定書。因此,中國與東協之間的經貿合作對於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甚至是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目前,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依然面臨許多不穩定因素,復甦艱難,歐美等主要進口國的市場需求依然低迷,以出口導向型為主的中國與東協在經濟發展中面臨諸多結構性問題,從而致力於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在此背景下,產業合作在中國與東協經濟合作中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鑒於此,從對外貿易角度出發,研究中國與東協的產業競爭性和互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有利於中國通過區域經濟合作而調整產業結構,也為中國與東協進一步深化產業合作提供了參考價值。
(1)中國與東協機電儀器類、紡織衣帽類、橡塑皮革類及玩具家具類產業上存在較強的競爭性,主要是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在資源密集型的農食產品類、化礦金屬類和木材紙張非金屬類產業上的競爭性較弱;中國與東協在機電儀器類、紡織衣帽類、橡塑皮革類和木材紙張非金屬類產業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而在農食產品類、化礦金屬類及玩具家具類產業上具有較弱的互補性;
(2)中國與東協中經濟發展相對發達的新加坡的機電儀器類、紡織衣帽類、橡塑皮革類產業存在較強的競爭性,機電儀器類、化礦金屬類、橡塑皮革類產業存在較強的互補性;
(3)中國與東協中經濟發展中等水平的泰印(尼)菲這類國家的機電儀器類、紡織衣帽類、橡塑皮革類、玩具家具類和木材紙張非金屬類產業存在較強的競爭性,農食產品類、機電儀器類、紡織衣帽類、橡塑皮革類和木材紙張非金屬類產業上存在較強的互補性;
(4)中國與東協中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越老緬柬在農食產品類、機電儀器類、紡織衣帽類、橡塑皮革類、玩具家具類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在農食產品類、機電儀器類、紡織衣帽類、橡塑皮革類和木材紙張非金屬類產業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5)中國與東協的產業競爭性和互補性狀況同中國與東協經濟發展中等水平的馬泰印(尼)菲這類國家的產業競爭性和互補性狀況非常相似,說明東協整體的產業結構與馬泰印(尼)菲這類國家組合更為相似;
(6)產業內貿易成為中國與東協主要貿易形式。最後,本文從三個方面給出政策性建議:第一,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貿易便利化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第二,明確產業競爭互補關係,深化產業合作,建立區域生產網絡;第三,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