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加坡新增病歷49例!
其中32例為輸入型病例,17例本地病例!
累計共 558例
「新加坡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時期」
——王瑞傑
昨天新加坡下任總理接班人
王瑞傑剛說完
新冠疫情對新加坡經濟
是沉重的打擊

減薪50%!

今天就有兩大集團公司
宣布給員工「減薪」過冬
新航員工放「無薪假」
因為各國的邊境管制
新加坡航空公司
被迫再次大幅削減航班
目前已經有超過90%
原定在4月底之前起飛的班機
都取消了

(圖源:Business Time)
都到什麼地步了呢
聽說新航已經到了
「生死邊緣」
新航和勝安航空
一共擁有147架飛機
其中有138架都停飛了
而新航旗下的廉價航空
酷航的49架飛機
也只剩下2架還在飛

(圖源:南洋商報)
新航的總裁吳俊鵬
向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電郵
說明公司高層會大幅減薪
從上個月提到的減15%
加碼到減30%
而他本人自己從下個月開始
率先減薪30%

不過有網友表示
「減了30%還是很多」

還有網友表示
這位總裁應該減50%……
減下來的錢肯定夠付
很多工人的工資

(圖源:Asiaone)
另外新航和工會也達成一致
必須控制成本挽救集團
飛機駕駛員和其他員工
每個月有部分時間
是需要休無薪假的
在這個調整下
1萬多名員工的工資
都會受到實質上的影響
他還說新航面臨巨大挑戰
雖然暫時沒有裁員計劃
但合同工將不會續約了

(圖源:The BusinessTime)
對於那些因為疫情影響
不能按計劃出國的人
新航不會徵收原定在3月16至31日間
航班乘客的誤機費
(no show fee)
3月15日前購買的新航機票
在本月底之前免費改簽
只要起飛日在5月31日之前就可以
麵包新語減薪高達50%
麵包新語Breadtalk
是新加坡的金字招牌之一
該集團在新加坡和整個亞洲
擁有好多烘焙和餐飲品牌
以及數量眾多的門店

鼎泰豐、大食代都是他家的
(圖源:Aisaone)
這次也是大受疫情的影響
根據新加坡《商業時報》

(圖源:businesstime)
從這個月3月開始直到6月
Breadtalk集團
由上至下都不同程度的減薪
高層管理人員減薪30%-50%
中層管理人員減薪10%-15%

(圖源:搜狐新聞)
在海外的員工
如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
從2月至6月
也減薪30%-50%不等
據統計這個減薪計劃
會影響到大中華地區的1840人
也會影響東協(東南亞)地區137人

(圖源:MSN)
不過該集團最近幾年
「都不太好」
Breadtalk集團也是新交所
SGX的上市公司
根據2019年的財報
上一年集團虧損達到了
520萬新幣
新加坡政府即將出手救市
新加坡經濟依然進入寒冬
各行業都不太景氣
因為疫情發展不樂觀
經濟前景也不明朗
新加坡很多地方
尤其是跟遊客相關的旅遊經濟
一塌糊塗、一片空城

機場

牛車水
2020年還剛好
撞上了新加坡的「大選年」
所以於情於理
政府都不會坐視不管!

(圖源:ST)
雖然2月剛剛發布了
2020年財政預算案
這才過去5周
但是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
透露本周四3月26日
他將向國會提呈
「補充預算案」
此舉被媒體解讀為
出手救市
補充預算案其實早有風聲

(圖源:CNA)
3月中旬的一場媒體對話會
王瑞傑就透露
會有補充的「預算案」
雖然沒有說金額的大小
但是他透露
這次可能要動用到政府儲備金
第二個援助配套的內容
將聚焦被裁退的員工、
自僱人士和中小企業
這些「經濟弱勢」的群體

有分析師預測
第二個配套應該比
財政預算案宣布的援助配套更多
很有可能會「翻倍」
也就是約140億至160億新幣
假如這個數字成真
那麼政府就要動用
77億新元的上屆政府財政盈餘
以及60至80億新元的國家儲備金

(圖源:8視界)
新加坡國家儲備金
新加坡政府一向善於理財
每屆政府累積的盈餘
都會被納入國家儲備金
用於創造國家儲備
凈投資回報貢獻(NIRC)
王瑞傑去曾透露
NIRC是新加坡財政收入
的最大來源
比任何一種稅收所得還要多

(2017年稅收,圖源:SG business review)
NIRC整個理念是
政府在經濟繁榮時累積的財政盈餘
存起來、投資、錢生錢
然後在景氣低迷時
拿出來為特定群體提供援助
國家儲備金還包括來自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和淡馬錫控股(Temasek)的投資資產

(圖源:Sam'sAC)
雖然金管局
和淡馬錫的資產規模是公開的
GIC的部分從未對外公開過
據說這樣做是可以
讓外界無法計算出新加坡的儲備金規模
保證新加坡的經濟安全

(圖源:CNA)
外界都猜想
新加坡國家儲備金的數目不小
畢竟光是淡馬錫
就管理著3130億新元的資產*
(根據2019年財報)
很多新加坡人
可能已經被疫情逼得很無奈
寄希望於第二個援助配套

就在後天,3月26日下午
王瑞傑的部長在國會發表補充預算案
屆時將通過電視和電台現場直播

來源:海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