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VS巴厘島

2020年03月30日   •   3萬次閱讀

以下是我對「新加坡和巴厘島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對比」這一課題的研究。

目錄

壹 自然地理因素

1.1氣候

1.2自然災害

1.2.1火山噴發

1.2.2颱風

1.2.3地震與海嘯

貳 社會經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2.1交通

2.1.1可進入性

2.1.2公共運輸

2.1.3道路與人性化工程

2.2建築

2.3文化教育與醫療衛生

2.4語言與消費

2.5社會治安

叄 景觀與文化

3.1自然景觀

3.2人文景觀及傳統習俗

3.3飲食

綜上所述

圖片來源

【壹】自然地理因素

1.1氣候

新加坡和巴厘島均為熱帶雨林氣候,大體上均為全年高溫多雨,但略有不同。根據德國氣候學家弗拉迪米爾·柯本設計的氣候分類法,新加坡被歸為Af類,即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8℃,且每月平均降水在6厘米以上,而巴厘島被歸為Aw類,即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8℃以上,冬季有明確的旱季,且最乾燥月份的降水量小於10-R/25(R為年降水量(厘米))。

基於柯本分類法的世界氣候分布

這是因為,巴厘島位於兩半球夏季赤道輻合帶之間,因此擁有悶熱的天氣、對流性雷雨和副熱帶高壓穩定的下沉氣流。北半球春分至夏至,隨著熱帶輻合帶向北移動,副熱帶高壓的北端逐漸觸及巴厘島,因而出現一個短暫的旱季。北半球夏至後,隨著熱帶輻合帶向南移動,巴厘島便會逐漸表現出典型的潮濕熱帶天氣特徵。

巴厘島和新加坡的氣候資料對比

熱帶幅合帶的季節性遷移

綜上所述,新加坡和巴厘島的氣候存在差異,新加坡全年濕熱,巴厘島在北半球夏半年相對涼爽乾燥。這份差異直接推動了「暑假前後巴厘島接待遊客量出現明顯高峰」現象的形成。

1.2自然災害

1.2.1火山噴發

巴厘島火山概況

1963年和1843年火山噴發產物分布圖

與新加坡相比,前往巴厘島旅遊存在適逢火山噴發的危險,其中,阿貢火山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火山錐體以熔岩流、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流互層產出,頂部為一個深大的火山口(約500m直徑,200m深),其中經常噴出煙霧和火山灰。阿貢火山對於巴厘島的氣候有明顯影響,在1963-1964年的一次噴發中,大約2000人死亡,數萬人無家可歸,同時致使全球性降溫幅度達0.1℃-0.4℃。

2017年11月27日阿貢火山噴發,對旅遊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比如2017年11月27日,阿貢火山噴發的火山灰高度已達9000m以上,周邊數萬民眾已經撤離,巴厘島伍拉萊國際機場關閉,數百次航班取消。可見,火山噴發對巴厘島的旅遊業有明顯影響。

(巴厘島旁的爪哇島東部)卡瓦伊真火山上,赤膊的工人們在極具腐蝕性的硫酸霧氣中把成筐的硫磺礦挑下山。

俯瞰卡瓦伊真火山

1.2.2颱風

新加坡和巴厘島的緯度很低,地轉偏向力很弱,因此周邊基本不會有颱風生成。特別是新加坡,北側為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南側也有蘇門答臘島的阻隔,因而受到颱風間接影響的機率也很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從我國到新加坡或巴厘島的航線上,航班可能會受到颱風影響。

颱風形成最多的區域、主要發生的月份以及最常見的路徑

1.2.3地震與海嘯

新加坡鄰近的印尼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地處地震帶,但在已記錄的地震中,震源都在島外的海洋深處。新加坡被馬來西亞和馬來群島包圍,除了「12·26印度洋地震」等大地震,被海嘯襲擊的幾率很低。

巴厘島容易受到地震和海嘯的直接影響,易造成人口傷亡。

西努沙登加拉省龍目島北部陸地發生7級地震,巴厘島也受到嚴重影響

【貳】社會經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2.1交通

2.1.1可進入性

新加坡河沿岸街區尺度和可達性分析 Source: 住建部網站

聖淘沙島旅客天堂的地域組合情況

新加坡城市布局緊湊,旅遊資源組合好,交通設施完善,優良港口眾多,可進入性強。

巴厘島面積大,雖港口眾多,但旅遊資源布局分散,地域組合較差,並且交通設施很不完善,可進入性較差。

2.1.2公共運輸

新加坡地鐵線路圖

新加坡公共運輸便利,地鐵四通八達,換乘便捷,公交車站距小,雙層客車或鉸接式客車隨處可見,票價低廉。

新加坡常見的三軸雙層客車

巴厘島公共運輸很不發達,規範運營的公交線路很少,時間間隔長,且規範運營的線路買票程序複雜,站數很少,站距大,再加上巴厘島本身面積大,旅遊資源分散,正規的公共運輸僅能滿足極少數遊覽需求。因此,自由行遊覽巴厘島的旅客一般會選擇租賃轎車,當然也可以選擇私人運營的摩托車,巴厘島也由此被戲稱為「騎在摩托車上的國家」。

巴厘島的「計程車」

巴厘島正規公交的複雜運營模式

2.1.3道路與人性化工程

新加坡隨處可見的空中花園

新加坡人性化的減速路拱

新加坡的無障礙坡道,交叉口縮窄

新加坡高速公路多,道路寬闊舒適,人性化設施齊全,一切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再加上發達的公共運輸和緊湊的城市布局,構成了一座經濟發達的人類宜居城市。

「新加坡十分重視城市發展規劃的編制,早在立國之初,就聘請聯合國專家,歷時四年完成了整個新加坡的概念性發展規劃,並以此為總綱制定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和控制性詳規。新加坡城市規劃一直保持著三個原則:一是突出與整體環境協調。不僅儘可能保留古建築的原有環境、獨特輪廓,而且重點保留歷史街區的原有氣息。二是突出與歷史原貌吻合。無論是古建築還是傳統街區的保護,新加坡政府強調得最多的是「3R」保護原則,即大量地保留(Reserve)、 細心地修補(Remedy)、忠實地修復(Remake)。三是突出與現代生活共生。在歷史街區原有用途逐步消失後,新加坡按照可適應再用原則,適度注入新的元素,使歷史街區因功能調整而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全球休閒範例城市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巴厘島市政建設欠發達,道路普遍較為狹窄且坑窪,除了旅遊資源內部,其他地區普遍缺乏人性化設施,總體上缺乏基礎設施建設,遊客較容易迷路。

巴厘島的普通道路

2.2建築

新加坡中心城區

由於經濟發展程度、城市建設、宗教信仰,新加坡和巴厘島的建築形態和布局均存在明顯差異。新加坡的建築形式多樣,市中心地帶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許多獨特性強的建築已成為旅遊資源。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