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次子李顯揚
(新加坡訊)新加坡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次子李顯揚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時聲稱,他既不嫉妒也不羨慕被母親寄以厚望且視為心頭肉的哥哥李顯龍,更未曾對哥哥抱有敵意。新加坡政府在答覆《紐約時報》詢問時回應,讀者可以根據所發生的全部事實,判斷李顯揚是在什麼因素驅使下向兄長發動極端的報復行動。
新加坡政府是於2024年12月3日答覆《紐約時報》詢問時做出以上表示,並說李顯揚在執念中將新加坡和他父母親的功績,也納入復仇的對象。
「他雖然聲稱是在履行父親拆除舊居的遺願,卻也毫不猶豫地破壞了李光耀在新加坡所建立的一切。」
《紐約時報》於2024年11月專訪獲得英國政治庇護的李顯揚。這篇題為「為何新加坡的『第一家庭』因一棟房子陷入激烈紛爭」(Why Singapore’s First Family Is Locked in a Bitter Feud Over a House)的報道,本月11日在紐約時報網站刊登。
李顯揚在接受訪問時,指李顯龍和妻子何晶想利用李光耀舊居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並稱他們懷有為兒子鋪設政治王朝的野心。
李顯龍於2015年12月已經將父親李光耀遺囑中留給他的歐思禮路38號賣給了李顯揚,並將出售的收益捐給慈善機構。他早前也曾提出以一新元(約令吉)的價格將房子轉讓給妹妹李瑋玲,這些都是在手足衝突公諸於世的幾個月前,自願這麼做的。
李顯龍的兒子李鴻毅也一再表示不想從政,李顯龍其他子女也沒有表示有興趣從政。
《金融時報》早前曾報道,李顯揚夫婦在尋求英國政治庇護時,稱李顯龍利用國家機關對付他們的家族分支,以阻止他們的兒子李繩武踏入新加坡政界,並有朝一日出任總理。
新加坡政府指出:「這讓許多人懷疑,真正懷有『王朝野心』的人是李顯揚。」
當局也說,李顯揚向《紐約時報》和其他媒體做出的指控,以及聲稱歐思禮路38號事件讓他意識到新加坡的治理和運作方式存在根本問題,都是為了轉移國際社會的注意力,讓人們忽視由大法官領導的三司裁定,李顯揚夫婦在遺囑一事上誤導李光耀,以及作偽證的事實。
法院也發現,李顯揚妻子林學芬完全無視李光耀的利益,並盲目聽從丈夫的指示,李顯揚是這份獲得匆匆執行遺囑的重要受益人。大法官任命的紀律調查庭也發現,李顯揚夫婦在法庭宣誓講實話的情況下,對執行父親的遺囑編造連篇謊言。
林學芬被判律師行為不當,暫停執業資格一年3個月。新加坡警方在法院下判後聯繫李顯揚和林學芬,要求對他們可能犯下的偽證罪進行問詢,但他們逃離新加坡,而不是透過法律洗清自己的罪名。
新加坡政府在答覆中也說,從未如《紐約時報》所指,「認為它可以在不受任何制約的情況下運作。」
「相反地,新加坡政府必須遵守由獨立司法機構執行的法律,對民選的國會負責,以及通過公開選舉向新加坡人民負責。新加坡選舉自獨立以來定期舉行,從未間斷,這在東南亞是罕見的。李顯揚曾考慮參加2020年大選,但在最後一刻決定放棄。」
新加坡政府也指出,李顯揚為了贏得一些西方人的喝采,否定父親在政治上的功績,這讓大多數新加坡人視為對李光耀極大的冒犯與不尊重。
在談到歐思禮路38號部長委員會時,新加坡政府重申,委員會沒有如李顯揚所指,審查李光耀的最後一份遺囑,而是邀請李光耀所有子女進行陳述,並公布了調查結果。
這個委員會的成立是為舊居的未來制定方案,包括考慮李光耀對房子去留的意願,發現他願意接受拆除以外的其他選擇。
新加坡政府說:「有關歐思禮路38號的決定,無論過去還是未來,都是透明的,遵循正當程序。作為總理,李顯龍迴避了所有討論,他現在作為國務資政也是如此,當局不徵求他或其他家屬的意見。
當局也重申,李顯揚、林學芬和李繩武仍是新加坡公民,他們一直都有回返新加坡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