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綠續節」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可持續發展實踐能力

首屆「碧林-工藝教育學院綠續節」。(圖:周恩綺)

碧林-工藝教育學院綠續節 教學生變廢為寶
倒下的大樹可以做成杯墊,常被大家丟棄的果皮也能釀成醋,甚至用來製造蠕蟲堆肥。碧林持續發展工作組和工藝教育西區學院聯合舉辦首屆「綠續節」(Brickland — ITE Green Festival)。通過兩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能力。
倒下的大樹可以做成杯墊,常被大家丟棄的果皮也能釀成醋,甚至用來製造蠕蟲堆肥。碧林持續發展工作組和工藝教育西區學院聯合舉辦首屆「綠續節」。
通過兩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能力。

紅木樹做成的杯墊和時鐘。(圖:周恩綺)
工教院消閒與旅遊運作系學生兼學校綠色大使俱樂部主席郭佩玲參與了大樹的改造,她將德惠輕軌站旁倒下的紅木樹枝做成200個杯墊,以及將樹幹做成時鐘,讓樹木能以不同的方式延續生命。
郭佩玲也負責教導學生自製蠕蟲堆肥。她起初以為學生排斥蠕蟲堆肥,覺得蟲子很可怕,但她看到的和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大家都很好奇、很新奇,也都很想摸、很想把蠕蟲堆肥帶回家。可惜我們的蟲比較少,不能分給學生。可是有機會的話,等蟲生長了,我們一定會讓有興趣的學生帶回家嘗試製作蠕蟲堆肥。 」

工教院綠色大使俱樂部主席郭佩玲。(圖:周恩綺)

自製蠕蟲堆肥。(圖:周恩綺)
碧林持續發展工作組主席陳偉發說,為了以身作則,籌備活動時,他必須考慮各個方面的可持續性,因此活動中所用的桌椅都是用回收木板改造而成。
「我們希望在社區活動內展示綠色倡議,激勵其他人加入。最終我們要年輕人一起帶頭,建設一個可持續的未來。」